生活里总参杂着酸甜苦辣,好像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算得上是丰富多彩的。
原本规划好在七八月份好好搞一下事业,积累一下九月份开始创业。疫情的反复,又一次让我体会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无奈。不想每天浑浑噩噩,抄写心经、读书、看纪录片和锻炼,依旧没有让不安的心得到安慰。王晓波曾经说过: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我现在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自律,在这段封闭的时间里,有哪些事可以平静自己的内心,现在感受到的不安或许只是因为自己的无能。
弟弟因为疫情,也被封锁在了家里。今天和妈妈视频的时候,无意间得知他现在在学习。妈妈挂掉电话以后,我随即给我弟打了视频。就是单纯的好奇在能上学的年纪不用功,为何现在突然发奋?我问他在学习什么?他告诉我他在读书,在看我之前看过的《狼道》。他给我分享了一段文字“无聊、空虚的情绪长期占据着心灵,没有自己可以倾注热情的事情,没有丰收的喜悦,越活越无聊。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目标,人生没有动力,没有方向,老是被外界环境及压力牵着鼻子走,一切都是盲目不定,听天由命!”这不就是此刻的我嘛!我弟问我:“你专业是数学?”我说是的。他随即说:“你一个女生怎么能是数学呢?搞不懂。”我一时间梦回高一,想到那时要分文理科的时候,很多人给我建议,我的语文很强,年级前三,也参加过校比赛,获过二等奖。我的数学水平只属于中上等,对比下来,貌似文科更适合我。可是当时自己的想法却是,我为什么不可以用我语文的强项在理科班混出一片天地。大多理科生是男孩子,语感不是很强,那我可以进入理科班,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加强训练自己的数学,这样反而比进入文科班,更利于我的发展。不顾别人的反对,我选择进入了理科班。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结果告诉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一时间,好想知道当时的自己为什么可以那么果断坚毅。
我弟说:“这么好的一个基础,却只想着教学,好好想想你不因只考虑教学这块。我不懂你们这类人群,只是觉得你们肯定比我们走的更快,只是选错了方向。”我还想辩解,他直接说道:“就你现在的知识储备能做什么?别人又在做什么?好好想想。我并不是让你跟着别人的步伐,也不是让你一直局限于在围绕自己学识上考虑做什么事。学识是你个人做事的基础,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就必须做与学识有关的事。”我没有辩解,我很清楚的明白自己为什么选择做教育,单纯的想多接触如我一般曾在班级倒数垫底的孩子。但是现在我好像也像是得到了解答,或许我该多思考思考,我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