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以来我从行动中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直到留下三个关键词:阅读,运动和育儿,这是我今年的重点。
我已经知道了人不可能永远处于高效率的状态,要允许适当地放松,直到充满电重新上路。这两周就是我给自己放松和充电的过程,我放宽心情,不刻意不强求,没有一颗功利心反而收获了内心的笃信和坚定。
我放松自己的方式有追剧《天道》;和不常联络的朋友聊天侃大山、追忆往事;逛京东购物柴米油盐等;早晨程序每周缺勤3天,早起推迟20-30分钟享受赖床的惬意;每周读书指标没有完成,工作日欠下的债靠周末来恶补;这所有的事都打乱了我之前2个月培养的好习惯。
然而我并没有那么的焦虑不安,因为我的目标很明确,我在努力朝着目标行动,只是效率有高有低,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和节奏,盲目不来。我的大学好友汪告诉我:“你从现在开始学习,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每天进步一点点也能渐渐修炼出满意的自己。
在这所有的放松状态中我唯独紧握不放的就是阅读,为什么一定要阅读?我在和两个朋友的聊天中找到了答案。
1.我的领导孙姐她和我探讨目前我正在朋友圈发布的读书过程和轻社群的写作专栏等,她提及她也想进入这样的一个社群,发表一些她的大女儿的作文。
目前她的小孩就读小学四年级,作文写得很不错,被学校的老师选拔去投稿。她把部分作文发给我看了,里面用到的素材之广泛,概括地简短而精炼,意义之深远,让我不禁感慨我就是一个大文盲。
难以想象那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写出来的文章,经过细聊才知道这孩子有多么酷爱读书,甚至在夜里熄灯父母离开后还偷偷地开灯捧着书看。这样如饥似渴的程度,才造就了她写的作文引用的素材直接秒杀我们这群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的文字不仅让你无法编辑,甚至不知深意,文中简短的句子还需要她来给你描述其中的典故和出处。被一个孩子秒杀的感觉我和她妈妈都深刻地体会到了。
2、我女儿礼礼好朋友帆帆的哥哥,最近又听到了他得到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大有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关键这孩子是自动自发的学习,完全不需要大人的操心。经过细聊才知道这个初一的13岁的182cm的小男孩不用多久就读完了一套他父亲的《金庸全集》。他父亲惊讶他那么快就读完了。
周末带他去书城或者图书馆就可以完全不用理了,自动自发地坐那里阅读,2小时一本厚书。他已经达到了可以一目十行的阅读速度,而这阅读效率是长期阅读训练出来的。哪有什么天才,都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的。当然他父亲说他没有刻意培养,完全是他自主学习,加上他天生就比较安静,专注力比较强,可以静下心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当知道这个信息的时候我再一次感慨我就是一个文盲。我没有读过任何一本金庸全集,我就是过去的应试教育下的典型产物,只会考试不会真正的学习。好在我现在意识到了这一点,想到马占凯和小马宋他们一样也是差不多在这个年龄才开始深刻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然后疯狂阅读,系统阅读。
我跟我的这两个朋友表达了“阅读是王道,得阅读者得天下,这一定是厚积薄发的关键原因”。想到了这一点我如获至宝,我不仅要自己践行阅读,还要让孩子们培养阅读的好习惯。阅读的过程会不断解锁新的知识,比如我之前文章里提到的书中的引文包含新的知识点或者理论或者新的书单,都会勾引着我们在读书这条路上深陷无法自拔。
鉴于阅读如此重要,加上我相信预言的力量,所以我给孩子们首次提出了3个预言标签,分别是礼礼的特长关键词是阅读,画画和跳舞;赞赞的关键词特长是阅读,运动和唱歌(赞赞的兴趣还在挖掘中还可能倾向将唱歌替换成乐高,乐器,数学或科学,取其一);而我的关键词特长是阅读,运动和育儿。
我告诉孩子们我们三个各自的特长标签,让孩子们能够记住,且时刻提及,礼礼的画画爱好就是我从小预言的结果培养的,现在的她无时无刻不在绘画,表现力很强。接下来就是见证鼓励预言的力量。
—END—
我是礼赞,每日更文,分享的主题有我的读书观影学习心得/职场工作经验/感恩日记/育儿经验/心路历程/周复盘等等,努力上进想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喜欢我,欢迎加我微信:spring114,请注明在哪关注的,如写“简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