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月20日,星期一,天气阴,12~21度。
站点:高中二年级下学期
情景:昨天中午午餐,我们一家人正在小区外面吃耙牛肉,我正专注把筷子放进锅里夹牛肉,此刻来了一位推销笔的年龄在十几岁的女孩。
我还没有回过神,只听儿子决断的说“不买,你走吧”。
冲突:
推销笔的小女孩,恰巧打扰到吃饭,我想赶快结束这场打扰,决心买一盒,不就是一盒笔嘛,不想破坏吃饭的氛围。
“你是认为这个笔好呢,还是你当下必须呢?”儿子追问我。
“人家很不容易,反正要用,也算是做做善心吧,当然不是必须,家里也有很多。”这是我的真心话。
“你知道吗?这个笔很难写,新华书店推销这种笔的人,太多了。价格又高,不然他怎么赚钱呢,重点笔太难写……”儿子搬出他的理由。
“你是买过这样的笔吗?”我想确定儿子是否真买过?
“是的,不然我怎么知道。”儿子很确信的回答。
“这个小女孩不容易,买笔就算利他吧。”我还是想买,说出我的第二个观点,赶快结束这个不合时宜的打扰。
“你买得过来吗?你只能买眼前人,这一群人太多了,改变不了底层逻辑。”儿子的话让我陷入沉思。
问题:
在以往,我会坚持我的理念,但是这一次,我细细品味儿子说的话。
🤗答案:
我简单的把利他,作为不加思考去做能满足别人当下的事情。觉得只要能做好眼前,就满足自己内心的快乐。
儿子的反问,让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我自认为的“善行”,能改变什么?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是按自己的需求出发,还是按别人的需求出发?
一切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