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看了《心理学》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心理学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而这本书就告诉了我们心理学都跨过了哪些领域,比如说上一章我们跨到了生物学,了解了一些利用基因、进化、自然选择和环境的关系解释了一些人类有趣的行为和目的。那本章我们就走进了医学,来了解并学习脑与神经系统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试着解释人类的某些行为。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一些医学名词在心理学中的解释。
神经系统的功能,在于收集和处理信息、对刺激产生反应并协调不同的细胞工作。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处理、解释并存储所传人的感觉信息,还可以向肌肉、腺体和内部器官发送信息。通常被概念化为两个组成部分:脑和脊髓。
脊髓,神经元和支持组织的集合,从脑底部一直延伸到背部中央,并受到一系列骨骼(脊柱)的保护。
周围神经系统,负责处理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包含除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系统的所有部分,一直到指尖和脚尖的神经。由43对神经组成,负责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输入、输出。头部的12对颅神经直接连向脑。31对脊神经通过椎骨之间的空隙进入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由连接感受器和骨骼肌的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可调节血管、腺体及内部器官的功能。
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以拮抗的方式一起工作,以调整身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的分支。在情绪和压力下调动身体资源并增加能量输出。副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分支,在放松状态下运行并保存能量。
下面我要介绍的词汇概念有点太过专业,大家可能要慢慢吸收了。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脑的通信专家,负责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入、传出或该系统内的信息传递。传导电化学信号。
神经胶质细胞,将神经元固定在适当的位置,支撑、滋养和绝缘神经元细胞,帮助其生长,保护脑免受有毒物质侵害。神经元死亡时清除细胞碎片,促进神经元的形成及维持,并改变神经元功能。
神经元有三个主要部分:树突、细胞体和轴突。
树突,神经元的组成部分,用于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并将其传递到细胞体。
细胞体,神经元的一部分,能够保持神经元的活性,并决定是否激活神经元。
轴突,神经元的延长纤维,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并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髓鞘,包裹在神经元轴突周围的脂肪绝缘体。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多个神经元的纤维聚集成束,被称为神经。人体有43对周围神经,每对神经中的一根位于身体的左侧,另一根位于身体的右侧。大部分都进出脊髓,但头部的12对颅神经直接与脑相连。
突触,负责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部位,包括轴突终末、突触间隙和接收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位点。
动作电位,神经元以电子或化学语言相互交流,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与肌肉或腺体交流。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轴突内外电位差发生短暂变化,产生脉冲。
神经递质,一种化学物质,传递神经元在突触释放,改变接收神经元的活性。能够让一种神经元兴奋而让另一种神经元抑制。神经递质不仅存在于脑中,也存在于脊髓、周围神经及某些腺体中。神经递质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某些神经递质的名称:血清素、多巴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γ-氨丁酸及谷氨酸。神经递质属于多功能信使。
激素,属于长距离信使,是第二类化学信使,被直接释放到血液中。心理学家与神经科学家特别关注褪黑素、催产素、肾上腺激素及性激素。
神经递质和激素是神经系统中的化学信使。二者在化学成分上并不总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去甲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又可以是激素。
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有关脑的知识了。最开始人们试图通过两种途径来想方设法地绘制脑。一种是暂时影响特定脑区,然后观察行为;一种是以某种方式操纵行为,然后记录对脑的影响。
第一种途径的研究技术包括损毁法、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
损毁法,是切除或损坏非人类动物的脑结构,以更好地了解其功能。但由于道德伦理的原因,不能用于人类。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操纵脑细胞的方法,研究者通过头部上方的线圈产生强大磁场来短暂地刺激或抑制神经回路。它的不足之一在于不够精确,不能有针对性地干预单个神经元。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一种施加较小电流以刺激或抑制部分皮层活动的技术。
另一种途径的研究技术包括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EEG),通过电极检测到的神经活动的记录。
事件相关电位(ERP),一种能够分离出特定刺激相关的神经活动的技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一种用于分析脑中生化活动的方法,例如,通过注射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类葡萄糖物质来测量脑中的葡萄糖代谢。
磁共振成像(MRI),一种利用磁场和特殊的射频脉冲研究身体及脑组织的方法。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一种磁共振成像,用于研究与特定思维或行为相关的脑活动。
以上两个途径,不论是操作脑以观察行为,还是操纵行为以观察脑活动,对于脑的研究都达不到准确性,它们只是理解脑活动的第一步,有助于对脑功能进行启发性的观察。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大脑的结构名称和功能。为了更形象些,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
通过第四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分为两个半球,虽然在结构上相似,但这些半球存在不同的功能或特异性区域。在大多数日常生活中,双方自发合作,每一方都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如在视觉感知中,左半球通常“看到”细节,而右半球“看到”这些细节如何组合在一起。在言语感知中,左半球“听到”组成句子的单个声音,而右半球则“听到”语调,告诉我们说话者是高兴、开心的还是讽刺的。大部分的思想与行为都需要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将人类分为“左脑型”或“右脑型”的观点是错误的。
每个人的脑都是相似的,基本上出生时的脑与8岁、18岁、28岁甚至98岁时的脑基本相同。然而,我们也有着不同的经历,成长环境,这些经历产生于特定的文化,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技能及选择。这些差异也可以塑造我们脑的神经连接及运作方式。这种可塑性,即脑为了应对新经历而做出变化的能力。这说明脑是一个动态的器官,它的回路不断被修改以应对信息、挑战及环境变化。
更有意思的是脑也是有性别差异的。但两性之间脑的相似性比差异要大得多。国家和文化的差异可能要远大于性别差异。
写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对于脑的发现和某些课题研究很迷人呀?好了,这章的学习就到这吧,我们下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