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叶老先生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我校一直以来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抓起,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抓手,更加重“日常”,重“细节”,重“行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明确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家校合力促成长,团队合作共盈利,干部参与共督促,德育阵地显成效。
6-12岁正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性格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先抓习惯,再谈成绩。下面我结合自己目前的工作谈谈小学低段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有限措施。
家校合力促成长
方式一:每天把孩子们在校的精彩活动拍下来,分享到班级qq群里,难免会有调皮的孩子不能按要求做,家长看到,只有自己的孩子跟同学不一样,就会询问,进行教育。
方式二:一天结束,在班级群里做日小结。把孩子们在校的表现罗列下来,有做的好的方面,也有没做好的方面。好的表现,我会给孩子发奖励贴,并拍照,发到班级相册;没做好的也指出来,只点现象不点人,一般家长都会关注,行为习惯特别不好的几个(下课疯跑,跟同学闹小矛盾,打人,骂人等,上课自我约束力差,说话,发呆等),我会把照片私发给父母,并私下发信息跟家长沟通,力求得到他们的帮助,齐抓共管。
团队合作共盈利
这个首先要感谢每一位振武人,在大家的带领下,我慢慢意识到了,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任何时候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感谢二年级的几个姐妹,遇到屡教不改这样的棘手问题,我都会请教大家,姐妹们总是毫不保留的支招儿。很多我没想到的法子,用了还真灵,给困惑的我带来了新的动力。
其次要感谢二五班所有的科任教师,他们包容、理解我,当然也全力支持我。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能第一时间做好处理,课下都会抽空告诉我,这样我能更全面的想我孩子们的动态,为每天的小结提供一手材料。我是幸运的,每年的搭班老师,都是很优秀的,总是能替我分忧解难,把班级管理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有时候我都很惭愧。甚至我没有考虑到的事,吴老师都已经教会孩子们了,比方说如何收发作业有序、快捷。她总是先示范,再耐心的指导孩子们去做。孩子小,难免好动,打打闹闹,喜欢疯跑,每次我们都是口头嘱咐,并立规矩,每节课课间做到了无缝对接,一般都是等着下节课的老师去了才离开教室。
班干部管理互督促
班级是我家,优秀靠大家。开学初,明确班级事物需要设置哪些岗位,孩子们自愿申请,然后根据情况安排到人,我们班的用人原则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比方说,我们班人多,座位拥挤,尤其是复学初,要求单人单桌,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桌椅挪好,一节课后,孩子们下座位,又乱了。于是我就每一列,安排一个“座位长”,主要负责监督、提醒孩子们把自己的桌凳摆放整齐,慢慢的就有序了,每当我进教室时,看到我都会有意把做的好的小组表扬一翻,这样也能起到榜样作用。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闪亮的星。每一次活动,每一件小事做得好,都会得到一个小奖励贴,集够20个找我换一个徽章,集够三个徽章就能换取我的亲笔书信一封。
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天使组、精灵组、团结组、奋进组、阳光组、进取组、),各方面进行量化评比,并随时兑现,一个月一小结,评出最佳小组(人人都有一份小奖品),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无形中也让他们养成了好的习惯,并让做的好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经验,得星最少的小组找到自己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对于课间喜欢在校园里疯跑的孩子,我会亲自在楼上拍照,抓住后,让他心服口服。除了在教室批评教育外,我会安排他们在操场“站岗”,帮忙监督我们班其他孩子,有类似现象的,记下名来替换他,就这样,疯狂现象好了很多。
德育阵地显成效
班会。每周五的主题班会,除了政教处、安全办、少先队安排的活动要完成,我会抽五分钟左右,进行一周小结,不仅是表扬模范,还要选一两个“反面”典型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反思,当然大多时候,他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我想那一刻,他肯定羞愧难当,至少下个周他会收敛很多。
晨会。时间虽短,但却是能量的积蓄。诵读“张振武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八条”和“班级公约”,告诉学生违反的,要受到惩罚。
日记。这个要感谢吴老师,我的初衷是让孩子学会在日记里用真心话,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我也可以从中了解更多自己平时没有看到的现象。但我收上来的机会很少,基本每周吴老师都会收上来一一批阅,圈圈点点,甚至写上几句美美的话语,或理解、或鼓励、或安慰,孩子们看到后是最开心的,没做好地方也会慢慢改过来。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好习惯陪伴终生,让好习惯重在“日常”、重在“细节”、重在“行为”上,可感、可知、可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