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个人的睡眠质量和时长不尽相同,但也别忘了还有午觉这个事半功倍的“快充利器”。
我心中“生活方式教科书”的村上春树认为,午觉能让人“把一天当成两天”。他说:“我常常午睡,每天都在工作室的沙发上睡午觉。工作一段时间后,大脑渐渐变得恍惚起来,躺下身去,立刻进入梦乡。不长不短,三十分钟便睁眼醒来。这样一来,大脑特别清醒,马上便可以继续工作。”
他还说:“假如人世间没了午睡这种东西,我的人生和作品说不定会显得比现在暗淡,更难亲近。”日间小睡是他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午睡之前是“一天”,睡醒后又是新的“一天”在等着你,这让人能把一天当成两天过。
不要小看午睡的作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非常短暂的日间小睡,也能增强大脑的记忆处理能力。美国的一项调查结论为:26分钟的午睡,能让飞行员表现提升34%,灵敏度提高54%,有助于维持或改善情绪。午后是一个人最倦怠疲乏的时候,小睡一下,大有不同。
我是典型的“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型人。上学时,我就养成了午睡的习惯,如果不午睡,下午我八成会倒在书堆里。刚毕业到深圳时,下午两点去面试,公司黑乎乎的一片,提前到的我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呢。时间快到两点,前台姑娘起身开灯,桌上趴着的、沙发上窝着的、床上睡着的,全部起身缓冲一下,进入工作状态。
在深圳工作的那几年,公司同事都有午睡的习惯。自我来北方以后,也许是工作强度降低,或是纬度原因,午睡时长变短了。身边的人除了午睡,还有散步、运动、喝茶、看书、晒太阳等丰富多彩的午休方式。
不同的午休方式,对下午工作的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了一套私人的午休方式。毫不夸张地说,你午休的“打开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一天的生活方式。我现在有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包括午餐和午睡。
在我看来,高质量的午休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1.好好吃午饭,千万别吃撑
我在义乌实习时,发现很多东欧客户不吃午饭,喝杯咖啡就继续工作。我就吃点水果或坚果,虽不习惯,但确实也没有平时那么饿。那时我发现午睡与食物类别和摄入量有关系,米饭类的碳水化合物很快转化成糖,血糖快速升高容易让人犯困。
另外,吃得太快太多、口味过重、食材难消化,也会容易睡不好。理想的吃法是:午饭前先喝点水或汤,宁可下午吃点坚果充饥,也别吃太多、吃撑。
2.吃完站或走,不要马上睡
饭后马上工作,容易消化不良,饭后立即就睡,则容易长肉。午饭后或站或走5~10分钟过渡一下。阳光和煦时,我会和同事到附近的小花园里散步,看看樱花,闻闻丁香,晒晒太阳,与几个幽默的同事聊天,是我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光之一。
3.创造好条件,尽量睡一会儿
村上春树说:“午睡时,我总是轻声播放音乐,我有一种名为‘午睡音乐’的音乐清单,午后一点左右在沙发上躺下,心中开始感恩:啊,今天安然无恙,心灵没受伤,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个午觉,真是太好啦!”
这段描写很打动我。除了对生活中的小事充满感恩,我还积极营造舒服的午睡环境。很多上班族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我身边的同事,觉得环境吵会买副降噪耳塞,觉得亮会戴上柔软眼罩,觉得不舒服则会垫个U型枕……要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的午睡“进化论”是:刚开始趴在桌上睡,醒来手麻胳膊疼;后来调整椅子靠背,没急事就关掉电脑和插座,在主机上放一个软垫,把双腿搭在上面;再后来效仿同事买来行军床,枕头毯子都备好。当用眼过度时,就在睡前戴上蒸汽眼罩。
4.午觉睡得好,其实有技巧
有研究表明,6分钟左右的睡眠,可以改善陈述性记忆;10~20分钟的睡眠,能让人的清醒程度、情绪、注意力等得到改善,醒来后没有困倦感;40分钟的睡眠,让人的反应能力、警觉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忙就打个盹儿,闲就多睡会儿,午睡时长可以根据忙碌程度和身体状态来决定。
我尝试过吃完饭就立刻工作,结果午间效率低,心里怨气大,下午没精神。尽管工作争分夺秒,但午睡仍然很值得我们“投资”。
丘吉尔说过:“自然界没有要人类从早上8点忙到半夜,即使只有20分钟的休息也足以让你活力十足,焕然一新。”如果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我午觉会睡半小时,而且通常能很快入眠。偶有睡不着的时候,我也不会看手机,拿起手机就等于放弃午睡,抛开杂念,缓慢呼吸,就算睡不着,也不必焦躁。
《睡眠革命》上说,即使你没有进入睡眠状态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能利用这段时间闭上眼睛,脱离世界片刻。徘徊在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朦胧状态,这样也很有效。
午觉醒来我会去洗手间梳头通经,整理仪表,接杯温水,渐渐进入工作模式。有几个小要点:
午睡睡姿优先级,平躺仰卧>坐着仰卧>坐着趴着;方便的前提下,穿紧身裤的可以将裤带放松,换双拖鞋;别在空调的出风口处午睡,最好备条毯子;醒来后不要猛然坐起,发呆几秒,伸个懒腰,喝杯温水。
5.真的睡不着,也有其他招
需不需要午睡,和体质、睡眠、年龄以及是否生病等条件密切相关,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或喜欢午睡。
前同事跟我说,实在不理解,起床那么痛苦的事情,每天早上经历一次就够了,为什么非要一天经历两次。她觉得小睡很难受,每次午饭后就喝杯酸奶,去附近的瑜伽店运动,下午依旧光彩照人。我的一个女领导,午睡后晚上就会失眠。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男同事,午睡后脑子会发蒙。
午休有很多种方式,午觉属于其中一种。诸如发呆、冥想、晒太阳,都很有帮助,适合自己最重要。
高效午休1小时,真的能把其他的23小时变得同样美好,懂得高效午休,真的很重要。
睡前不带手机进卧室,早做就早赚
有个月我请了几天病假,后来身体恢复得挺快。女同事特地跑来问我气色变好是因为吃了保健品,还是因为换了护肤品。
我觉得最明显的改变,是更早地去睡觉。平常晚上11点左右睡,那段时间因为身体发虚,晚上八九点感觉困了就睡了。身体恢复健康后,我10点多就放下手机进卧室睡觉了。想必早睡是我身体恢复健康、气色变好的最大功臣吧。
女同事听完后说很羡慕能早睡的人,她每晚总是磨蹭到很晚才睡。
她说:“早睡的好处都知道,晚睡的坏处也已应验,黑眼圈宽得跟六车道似的。”
我问她晚睡的原因,她一一列举:下午喝奶茶或咖啡,晚餐吃太晚或太撑,看热搜新闻,看电子书,看公众号,刷朋友圈,玩游戏,想心事,追剧,自拍,晚上锻炼身体,洗完澡后又变清醒了……
我让她从中选出三个主因,她斟酌后说:“看热搜新闻,看公众号,刷朋友圈。”
我说:“这三项晚睡原因都跟手机有关,擒贼先擒王,先消除主要矛盾,试试睡前不碰手机,不把手机带进卧室。”排除病理原因和晚间工作,不把手机带上床,相当于“砸掉”晚睡熬夜的“承重墙”。
有次去好友家,进屋就闻到令人放松的香气,好友介绍说是舒缓助眠的蜡烛香氛。我环顾四周,窗帘的颜色让房间色调温馨,流水喷泉摆件的水流声有助于安神。我坐在沙发上,夸她家的光线、气味、色彩、声音,让人放松得想睡觉。
好友的老公听完,冷哼了一声说:“我老婆就是准备充分后却功亏一篑的典型案例。她常说早睡有多好、多重要。买了人体工学乳胶枕,换了据说能改善睡眠的护脊床垫,还给我俩的手机套上了‘早睡早起’的手机壳。家里眼罩、耳塞、褪黑素和助眠茶,应有尽有。但她睡前习惯躺在床上玩手机,前功尽弃。”
她的睡觉时间完全取决于当晚的热搜。看到明星绯闻或新闻热点,依次“亲临”相关人的微博,翻翻网友评论,到很晚才睡。好友也说睡太晚会导致自己头疼精神差,工作效率低。太关注外界的事,只会让她连自己的事都搞不定。
如今高失眠率,让睡眠经济变得很火。《中国睡眠医疗发展报告》显示,自2007年起,包括睡眠保健品、睡眠药物、睡眠器械用品等在内的睡眠医疗行业,以每年15%~20%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消费者买了很多助眠产品,结果拿手机上床,在最后环节毁掉了之前所有的努力。晚睡后又觉得愧对身体,又买更多助眠产品,因此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对好友这样的人来说,最好的助眠方法就是:不带手机进卧室。
美国极客马克·苏斯特写过一本《为什么我不再把手机带进卧室》,他在书里说:“晚上我把手机带进卧室,睡前看邮件、推特或脸书。后来发现,晚上玩手机会影响睡眠。玩手机会占据我和妻子的聊天时间,我们本可以聊聊生活琐碎、日常计划,看看电视节目。看电视至少可以让我们都参与,而手机将我和妻子距于千里之外。所以,几周前我作出了一个承诺:无论如何,都不再带手机进卧室。几周下来,我遗憾我没有早几年就这么干。我会继续做一个资深技术宅,买更多的电子设备,但我已经为阻止数码浪潮入侵生活前进了一小步,这种感觉还不错。”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叫“报复性熬夜”,说的是白天的时间被别人占用,晚上要利用晚睡来和自己独处。可你在手机屏幕上用兴奋、带着血丝的双眼看着“外面”的世界,而不是关注自己的内心,看似独处,实则与无数人联系在一起。
这种“报复性熬夜”,损害的是自己的健康和视力,消耗的是与家人、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相较而言,我更欣赏董卿睡前高质量的独处方式。
她多年保持一个习惯,睡前读书一小时,诸如手机类的电子设备,从来不会拿进卧室。把睡前时间用来和家人交流情感或进行高质量的独处,这让她和她的家人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