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老家。
一床小褥子,老爸叠得板正正;表里俩棉单子,洗得干干净净;棉单用来包裹小褥子,当外罩。褥子有点点旧,棉芯摸起来也不很柔软,我一看,随口说不要了不要了。老爸老妈齐声说:“那怎么行,都好好的,又是洗又是晒的,就差缝上正反面棉单了……”哈哈,好吧,1:2的强势,我只有依顺的份儿,这俩老同志,历经苦尽甘来,就是不舍得扔老物件。
老妈当年做针线活是小有名气的,会看图纸,绣花鞋做台布编地毯,样样都是她看懂了图,教了街坊邻里,示范着一起开工。现在年长体弱,缝被子是没有了力气。于是,我轻松揽下缝棉单这活,感觉这很简单么。
搬来老妈的宝盒(图3),穿针引线,顶针也是必不可少的。先理好棉单,和褥子大小匹配好,里料大往外翻好边,转角处还不忘叠个美美的45度斜边。然后,开始缝制,要做到里外棉单和褥棉芯三合一。老将在旁边口头指导:“针线穿过上棉单,飘着缝褥子棉花层(不用扎透的意思)两下,针线再穿过上棉单,针斜行扎透褥子棉花层,连带着下棉单,顶针助力,从下往上穿越拉出针线……”尝试了几下,飘着前行容易,要穿透褥子上下翻飞,着实不好操作。我打量着和老妈讲新式缝法:飘着缝上棉单,大不了再翻过来给另一面,也飘着缝,再引上两行线也是可以滴……”这种所谓的创新,费时费工,显然不被老工匠认同。小活儿真也应了那句俗语眼机灵手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一个短边,转到长边时,针🪡卡在褥棉芯颤颤不肯露头,针尖去向也不大明朗,一迟疑稍用力,针竟然不合时宜地被折断了。顶出来,重换针,理了一下感觉方法不当。再试着调整,右手拿针当主力,左手伸到褥子底下当辅助,凭感觉引导针的方向,果然顺手省力了很多。从开始时有劲使不上的慢悠悠,到逐渐好转一些,到略有从容,在第二针身形弯曲的付出下,算是顺利完成其它三边的缝制。
针线活儿首秀(图1),道具辛苦啦(图2)。下次继续努力,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