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以后,出现过众多皇帝,其中各朝代的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雄才大略之辈。如果只算“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其实只有十位。他们分别是:赢政,刘邦,刘秀,司马炎,杨坚,李渊,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皇太极。
在这十人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的出身最卑微。刘邦还好,至少是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而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最励志的存在。
“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加入起义军后自己取的名,大概意思是“诛灭元朝的利器”。其实自小他父亲朱五四为他取的名叫“朱八八”,喊起来有点损人,所以人们都叫他“朱重八”。
是不是觉得老朱家的名字很奇怪?其实当时的汉人都差不多,蒙元统治中国,把人分为四等级,汉人、南方各族处于最低等人种,不配享有名字,只准用数字代替。
朱重八的身世大家都清楚,是元朝的无地农民,灾荒年月,他的父母、大哥和大侄先后在一月之内饿死。这一年,他才17岁,更悲惨的是,朱重八连埋葬亲人的坟地也找不到,全是地主老爷们的,而他们不愿意给。这是个什么样的世道啊!
为了活着,他当乞丐、他当和尚,严格说还不能算是和尚,只是寺庙里和尚们的佣人而已。这时期,朱重八的儿时好友汤和来信了,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朱重八慎重地考虑后,毅然地投入到反抗暴元的起义军中,这年朱重八24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朱重八吃过多少苦,他心里最清楚,所以他参军,可不是去混饭吃,他是去拼命的,是想改变命运的。战场上,实力说话,参不得半分假。朱重八的拼劲和展现出来的实力,赢得了起义军的尊重,也赢得了马氏(郭子兴的干女儿,后来的马皇后)的芳心。
之后,郭子兴的起义军基本上就由朱重八指挥。这时期,朱重八的小伙伴们,家乡淮西地区的有志青年们,都纷纷投入到他的手下,争霸天下的阵容日渐豪华。
公元1367年,朱元璋已经在南方征战十多年了,发展得相当不错。手下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武将,已经成长为天下闻名的大将军。文则有李善长、朱升、刘伯温等大名士。
所以这年,朱元璋底气十足地召告天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他拜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挥师北伐,很快便扫清中原一带的蒙元政权。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40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七月,徐达、常遇春继续率军北上,直取大都(北京),元顺帝一家老小逃往草原。至此,元朝彻底结束了对中原的统治。明朝取得了长城以内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终于拿了回来。
通过三年征战,天下基本统一。皇帝朱元璋开始大封开国功臣,一口气封了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没有忘记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他分封完开国功臣后,便着手分田地,元朝贵族被消灭、跑路后留下的大量土地,再通过一些手段让地主阶级吐出的土地。丈量好后,按户造册,把地分给所有穷苦农民。
在古代,就算农民有地,还是得靠天吃饭。如果遇到天灾就会有大麻烦,所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干的第二件大事便是大规模的免除困难地区的赋税。只要出现灾荒,定举朝廷之力赈灾。
朱元璋亲封的开国功臣众多,这些勋贵们基本上都是在战场上用命换来的地位。朝廷也是毫不吝啬,高薪养着他们。然而很多人并不知足,闲钱多了,权力大了,就想着为后代置业,无非就是想方设法多弄点土地。
没成想,这是朱元璋的逆鳞,被蒙元贵族欺压近百年的贫苦农民。朱元璋好不容易把土地收回来分给他们,那些吃喝不愁的勋贵们又开始打起农民手上那一亩三分地的主意。
所以,朱元璋干的第三件大事就是严惩不法勋贵和贪官污吏。力度之大可谓空前绝后。同时,朝廷内也开始有派系之争,淮西帮、浙东帮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往往会发生很多见不得人的事。
皇帝朱元璋怒了,“胡惟庸案”爆发,杀了几万名勋贵、官员。之后由于太子朱标因病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又小,朱元璋或许有了为孙子扫清潜在威胁的想法,又发生了“蓝玉案”。蓝玉案牵连了众多武将,有一万多人被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经手的这几桩大案,的确充满血腥。这也使得后世之人有一些指责,认为是胡乱给功臣套上各种罪名进行诛杀,给朱允炆清除威胁。朱元璋倒也算是间接帮了他家老四朱棣,创造了一个“永乐盛世”。
官方正史“明史”到是没这方面的解读,被处死的勋贵们,从一些零碎资料侧面能看得出也不是那么干净,甚至有些还谈得上是死有余辜。当然如此多的涉案人数,肯定也有冤屈、无辜者存在。所以后世对于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
就小编而言,明太祖朱元璋,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和励志。他是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皇帝,他是解救汉民族于水火之中的皇帝,他是最关心底层民众的皇帝,他是最重视农民的皇帝,他是反贪力度最大的皇帝,就凭这几点,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好皇帝。
你们怎么看朱元璋?留下你的看法,讨论讨论呀。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