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种下致富果组织振兴开出文明花
走进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新蒙村,刺梨满山、果香四溢,充斥于呼吸间的满是刺梨果清香味道。一天之计在于晨,天刚微亮,群众就已经陆续起来上山采摘刺梨,新鲜的刺梨一部分送往烘干车间,另一部分正在打装分包装袋第一时间送往产品深加工线。
近年来,新蒙村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集体发展的动力引擎,凝聚党群力量,壮大集体产业,强化基层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民更富、乡村更美、组织更强,抓住退耕还林契机,大力发展林地经济,获评贵州省森林村寨称号,昔日深度贫困的新蒙蜕变成美丽乡村。
“今年的刺梨普遍结得好、挂果多、产量高,全部卖完估计有4万多块钱。”新蒙村拉补乃组刺梨种植大户杨龙春介绍,“这几年,村里人看到了刺梨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都觉得这个产业行。”
时间退回几年前,新蒙村还是个典型的深山贫困村寨,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吃水难,产业发展几乎空白,加上思想落后、位置偏僻、土地贫瘠,资源稀少。2017年,村主任杨龙普带领村干部,向产业发展好的村取经,寻找适合新蒙村的产业之路。找到了产业,但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横在眼前,如何说服群众。新蒙村党支部召开动员大会,团结群众、统一思想,描绘刺梨产业蓝图,发动党员带头冲,党员先在自家地头种植刺梨几百亩,第二年看到刺梨真的能换钞票,群众切实尝到了甜头后自觉刺梨种植。借着国内、贵州省大力发展刺梨产业的东风,利用几千亩退耕还林的林地的自然禀赋资源,新蒙村种植刺梨2700亩,年收入达70万元。
新蒙村坚持“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中,通过设立党小组,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主动,推行法治、德治、自治“三融合”。规范阵地建设,成立寨管委,凸显基层自治的能动性。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商议制定“寨规民约”、家风家训、建立“红黄榜”机制等规范群众行为,构建党员、联户长、群众代表等各类人群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靠着村集体挤一点、向上争取一点、乡贤资助一点,建设美丽乡村。
“以前村里环境差,到处都是乱扔的垃圾,尤其是到了夏天苍蝇满天飞,现在我们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配着蓝天白云,美的像副画”,党员腾举跃慢慢细数身边的变化。
在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新蒙村也注重乡风文明提升。在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新蒙村村建起党建文化小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文明实践活动,乡村文明在新蒙村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