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海阔天空的书比较,这是一本很“小”的书,因为它就是一本“原地旅行”的书,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南京一个书坊的后院,都是一段小时光,一个小"虫物“的一些细碎事情;这也是一本很”大“的书,小小一隅里,有生生息息的希望,有生离死别的灾难,有来往的过客,其实也就是人间 的一方缩影而已。
“虫子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常常可以照见我和我自己的生活。”
这是一本很慢的书,作者朱赢椿用几个春秋,慢慢的记录下了他身边经过的那些蚂蚁、蜗牛、甲虫、蜘蛛等等,故事的发生地由废弃的印刷厂改造而成,他的书坊平房北侧有一块狭长空地,繁花杂树在此自由生长,自己种植的丝瓜和葫芦交错攀爬。地上、墙上、树上,不管是喜阴还是趋光的小虫子都可以在此找到住所。这些小虫子在我们生活在匆匆一瞥的似乎存在,其实也并不存在的小虫,有拥抱同类的寂寞西瓜虫,被枯枝砸伤腰的小蚂蚁,藏在蜗牛妈妈壳里酣睡的小蜗牛,他深切的关注他们,带着平等的目光,看他们的行、爱意、蜕变、挣扎,他为每个“虫物”都画下了一幅小画,记录一段文字,这个在地球上无足轻重的个体,就那么充盈和真实的被记录了下来。
当时买这本书时,很好奇,一个作者记录自己的观虫日记,这么“无聊”“无用”的事情,居然可以出一本书,看完书后,检索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作者,发现他在出这本书之前,曾经两年多时间养蜗牛,一边观察,一边饲养,一边画,由此出版水墨绘本《蜗牛慢吞吞》。在出版蜗牛书后,觉得不过瘾,认为自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观察虫子,于是从2010年起,每天在院子里溜达一圈,遇见好玩的事物就停下来,看虫、拍照、写笔记,没有就回到室内继续工作。4年下来照片笔记竟成了厚厚的一沓,这便有了这本《虫子旁》。
值得一提的是,朱大师本身是图书装帧的设计大师,《虫子旁》封皮是洁白的封面,人工折了三道褶皱,褶子下面藏着一颗颗小虫子,边沿露出细长的胡须。标题下配文,“这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世界”。看似简单的设计,前后修改了19次,作者说说,很多拿到书的读者并没注意到褶皱下面隐藏的虫子,需要慢慢看才能发现,这句话也是这个创意的来源。(很羞愧,我就是那个直奔内容的读者,是在后期查资料时候才发现了作者的这个创意,也能明了这种忽视带来对自己的观照)
看到这个书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最为感叹的是作者的人生态度,那种淡淡的缓缓的,不为他人评价和主流社会价值观所裹挟的,在自己喜欢的那个角落里,安然静然,却活的丰富而精彩。
看过一个采访,作者说:“慢并不是拖沓和浪费时间。”而是放慢脚步,平静内心,这样你才能看到平常不易察觉的有意思的事物,“自然里边蕴含了很多东西,美的、哲理的、有思想的,都有,而且不做作。每个虫子的形态、色彩,都给人以灵感。”我想,他也是希望通过他的作品,能帮助我们一起体验一种慢时光,无用之用的美。
生活中,我们习惯了给自己设定各种人生成长目标,数量的,质量的,忙碌满满志在必得,而在这人世间应有的留白处,我们有多少人,敢舍弃一切“快”的福利,把自己真正放到一段毫无欲求的慢时光呢?又或许,当我们毫无欲求的过活时,才能真正体验一些事物的质感,而获得快却无法求得的结果?
我想,其实这是一本关于自由的书吧,人生有万种活法,唯一不该选择的就是别人给你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