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中,有这么一句话:“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关于熵增
那么什么是熵?什么又是熵增呢?熵就是系统中的无效能量,用以度量系统中的混乱程度。其中混乱程度可以理解为系统中能利用的能量的有效性,因为能量会逐渐从可逆转化为不可逆,最终都将转化为最低能的热。而熵增就是孤立系统在无外力做功的条件下,混乱度会不断增加。
不得不说,熵增原理(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地位是极高的。它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牛顿定律可以称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三个公式。
熵增是终极定律,它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小到人类。它是宇宙最终尽头——“热寂”的见证,也是人们作息规律的潜在作俑者。
为什么放弃比坚持轻松?为什么自律比懒惰痛苦?这其中的原因便是前者需要你的努力,而后者只需要你维持现有的状态甚至是变差,而符合熵增的过程便是容易、不费劲的。因为物体会自发地,随着时间慢慢从有序变为无序,从“好”变为“坏”。而你若想逆着这个必然的过程,就是减熵,必然要做功,需要有付出,因此会感到痛苦。生活中的自律,如定时看书,定期锻炼,喝水等都属于减熵,都是对熵增的抗衡。
如何熵减
既然熵增的两大前提条件是孤立系统和没有做功。那么就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1、主动做功,远离平衡态
其实我们之所以能活出自己,正是因为我们不甘趋于平衡态,即那个让我们感到舒适的状态,我们不甘与平凡,时时刻刻不在用力。从小到大,我们努力的读书,通过接收有序的信息熵,便是一种熵减的过程。
最好的做功其实就是运动。是的,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要主动去摄取低熵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吸收新的物质,并将无用的物质与信息排出,从自身中清理干净。
情绪复杂的时候,感到混乱,那就想办法清空情绪,或者吸收好的积极的情绪进来。具体方法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跑步,与他人交流等实行。
大脑感到混乱的时候,那就放空大脑。可以休息一下眺望远处,也可以将自己要做的事记下来写在纸上,列成任务清单。这样后,之前想的事情一下子就呈现在眼前了,自然就不会感到混乱了,反而会有条理。
2、开放系统
其实想要开放,最主要的就是不要沉迷于过去,不要沉迷于过去的想法,过去的烦恼,过去的情绪。反之,我们要努力拥抱外在的世界,来一场旅行(新的环境),读书(获取新的知识),交朋友(了解新的人)
其实,无非是多让自己流动起来,在各个不熟知的领域接触一遍。这也教会我们,要永远更新,永远学会探索新的知识与事物,这其中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