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
关于女人的各种各样“悲剧”,我们可以听到的实在太多,比如说想一心一意嫁入豪门的吴佩慈,尽管孩子生了好几个,却始终没能得到个夫妻“名份”;比如说表面上嘻嘻哈哈的小S,只能半夜在微博上痛哭生活的不容易;比如说安守本分相夫教子的体坛女神谢杏芳,等到丈夫出轨消息被媒体曝光之后,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当今社会,女人确实不容易,既要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既要貌美如花,又要相夫教子;既要温柔体贴,又要自立自强……
有人说,那是明星的生活,跟我们无关。但是女人这个群体还是有一些共同点,在我们无数普通人背后其实存在的问题更多……
民国时期,张幼仪出生书香门第,乖巧懂事,在两家人安排下,与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徐志摩结为夫妻。徐志摩对她从来没有放在眼里,但是为了不违背家人的意愿,与她结为夫妻并完成父母抱孙子的美好愿望。而乖巧懂事的张幼仪并没有察觉到什么,她内心认定自己早已经是徐志摩的人,逆来顺受,一直全心全力尽好妻子的职责。
然而当徐志摩遇见美貌智慧的林徽因的时候,内心顿然掀起一阵波涛汹涌,他为她痴迷,他为她写诗,甚至愿意不顾一切跟妻子离婚,做梦也想和心爱的女人林徽因在一起……
而一心一意为着丈夫的张幼仪,洗衣做饭,相夫教子,甚至愿意为丈夫放弃自己一切,最后却沦落到成为婚姻里的“弃妇”。
庆幸的是,从不幸的婚姻里重新走出来的张幼仪,重拾自己的梦想,自立自强,最终开辟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亦舒师太在《我的前本生》里写到,两个人在一起, 进步快的那个人总是会甩掉原地踏步的那个人, 因为人的本能都是希望更多地探求生命生活的外延和内涵。
突然,想起前阵子在新闻上看到一个事件,一对夫妇,他们婚后生育了四个小孩,丈夫是在外地做建筑包工头,而她在家带小孩照顾整个家庭小孩老人。后来,听说她丈夫事业越做越大,开豪车买豪楼,并在外面有了新的女人。他丈夫很感恩她对整个家庭的付出,所以打算补偿一笔钱和她离婚,而那个女人在镜头前,痛哭流涕,死也不愿意放手……而他丈夫说没办法接受眼前这个邋里邋遢的她,对她没有感情了,希望她自己好好保重……
当我们谴责这个男人对妻子的无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得思考自身的原因,有时候在爱情中,女人往往比男人更容易迷失自己。毛姆在《面纱》中写到基蒂苦恋着查理,当他们之间的婚外情快被识破的时候,查理对基蒂说的一段话,值得让人深思:
若说这么难听的话能叫你心理舒服,那我觉得自己无权抱怨。女人们总是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地看问题,总把错误推到男人身上。可事实上事出有因,总不能只怪一方。
造成女人“悲剧”,大多数源于我们总是把自己当做“弱势群体”或者“被动一方”。当我们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付于别人的那一刻开始,其实我们就开始“受控”于他人了。
所以,无论是在职场上,或者爱情里,女人若想让自己得到充分尊重,不轻易被取代,那么必须牢记:努力让自己变得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