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线上教学应突出育人价值。
1.认真落实“五育并举”总要求。线上教学应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校在开展线上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均衡安排,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突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精心安排好线上班会课和团队活动、线上德育主题活动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党中央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决策部署,学习广大医务人员和抗疫志愿者们的先进事迹,科学指导学生量力而行参加疫情防控行动。抓住抗疫防疫特定时机,融入抗疫期间鲜活的育人素材,采用“微班会”“微论坛”“微调研”“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切实加强主流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理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
3.加强体育锻炼与艺术教育。线上教学要高度重视体育健康和艺术的课时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居家体育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通过“艺术欣赏大讲堂”“线上一起练”等形式,促进学生艺术和运动素养的发展。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居家劳动,发挥居家劳动在疫情期间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二、增强对线上教学的理解,做好线上教学的技术准备。
1.线上教学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明确线上教学的价值意义。开展线上教学,既要注重课程的系统研发、学科课程资源的遴选、教学氛围的创设、测评方式的设计,更要体现教学的趣味性、交互性,发挥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个别化指导的优势。实施线上教学时,要积极探索线上教学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特殊渠道和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教学的内涵和形式。以线上教学为渠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开展线上教学,要选定教育部门认定的公益性直播平台(APP、社交软件等)或学校自主研发的直播平台。教师要学会调试线上教学的相关硬件,如电脑(或Pad)、摄像头、耳麦、手写板等,并确保所有软硬件运行正常;熟悉相关平台的操作流程,熟练操作各种软件。条件许可,应准备好书写白板、水性笔、磁性图钉、实物道具、简单实验器材药品或者实验箱(盒)等。学校应帮助教师配置好上述设备设施,并做好相应的技术培训。
第三、遴选线上教学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的教学形式。
1.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和备课组应遴选并准备好充足的且经过审核的线上教学资源,课前公布相关学习的课程表和资源库,并区分课前和课后资源的菜单目录。做好相关文本准备,下载教育部网站的电子教材,提前做好教材的剪切工作;准备或录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必要的微视频;设计线上教学的教案,绘制线上教学的流程图,设计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案或者活动案;设计线上教学的课件,重点关注情境与问题、活动与练习、评价与纠错、课上巩固练习和线下作业等因素。
2.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从方便师生和家庭出发,线上教学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采用直播、录播、点播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内容和资源应可重播或回放,适合学生居家随时收看。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采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组织教学和辅导。
第四、放缓线上教学进度,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占比安排好各学科每天在线教学课时。适当放慢线上教学进度,严禁占课时、抢进度,坚决防止照搬套用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线上教学的任务设计要体现差异化特点。严格落实防控近视的规定要求,控制线上教学时间,小学每节课不超过20分钟,初中、高中不超过30分钟,小学、初中、高中每天授课总时长不超过80分钟、3小时、4小时,课间休息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丰富线上教学活动。
2.根据线上学习的特点,科学、多元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布置分层作业、实践性作业、调研报告和文献资源检索性作业等。统筹安排学生作业,不得布置过多过难和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安排书面作业,小学三到六年级、初中、高中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1.5小时、2小时。采用便捷易操作的方式确定作业上交规则与平台,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减少学生网络作业的文字输入量,鼓励学生用语音、思维导图、图片、视频、演示文稿等形式提交作业。作业批改采用合适的平台或应用软件,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鼓励学生自主批阅和伙伴互评。建好学生的作业档案,为个别化指导奠定基础。
3.充分重视线上学习对学生的挑战,在线上学习工具、笔记方法、讨论规则、奖惩措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统一指导。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线上学习总结,指导学生及时整理归类、查缺补漏,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形成知识结构。开展线上学习视频培训、学法交流和访谈等活动,推介好的线上学习经验,推广优秀线上学习案例。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的衔接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