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谈到课外班那点事,因为两个孩子没有任何主科学习的课外班,妈妈对孩子的学习焦虑但不执拗,允许自己放下来孩子停下来试错。
今天就谈点两人上唯一课外班的最大问题吧。最大问题是什么呢?一个画画,一个乐高,它们不存在学的怎么样,不存在画的怎么样,不存在拼的怎么样。画属于个性化,没有标准答案,怎么画都行。拼呢有主要架构,我想运用到架构的知识点就行。整个课程的学习不存在上课的紧张,也不存在课后的消耗。
那最大的问题我认为就是上课迟到了。
昊在巴比松上画画课,前后距离有10KM
坤在三区上乐高课,前后距离也就1KM
有时候我会认为,因为远我才容易迟到。
可接连几次坤上乐高课也容易迟到。很明显迟到不是远近的问题。
那是因为什么呢?
一,我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
在我的意识里,昊的路程电动车30分钟,坤的路程走路10分钟。一个上午10:00出门,一个晚上6:30出门,我没有算上下楼的时间,我也没有算意外出现的时间,所以往往比我认为的纯粹时间要多10—20分钟,自然刚刚好的时间也就很自然迟到了。所以说要做到预留时间足够一个上午9:40出门,一个晚上6:20出门最合适。
二,孩子不知晓出门时间的概念
上课外班的出门时间成了妈妈一个人的催促和算计,突然发现这件事竟跟孩子无关。当事人都不知晓出门时间的概念,你还想当然的认为他们会如你所愿的准点出门么。试想与上学对比的差距:对于每天上学的时间,出门时间以及最后到校的时间他俩都很清楚知道早晚,不用你催,到点了会自然催你。
妈妈可以预留足够的时间,但让孩子自己清楚课外班出门时间的概念最关键,最重要!
三,我会很容易把迟到的屎盘子扣在孩子身上
有时候我会认为,因为带着两娃我才容易迟到,可最近三周我独自带着昊去也容易迟到。这样看来俩娃不足以成为迟到的拖累。
有时候我也会认为,就是因为你们不及时放下ipad才导致迟到,ipad就是放不下就如同大人放不下手机一样。
迟到的屎盘子扣在孩子身上,扣在打车司机身上我可以一键逃避、跳跃愧疚,我仍可以躺在自设的安全区中。如此,再轮回再强加,一轮一轮反反复复。
迟到的屎盘子若能扣在自己身上,可以很好的沉静在迟到的感受里,看见并表达我的着急,我的害怕,我的愧疚。纵然让自己躺在水火焦灼之中,如此看见,不再强加于人,再轮回再看见,总有天明之日。
上此课外班,迟到是我们目前的常态,我们不再路途追赶,我们可以做到亲子间的流动,孩子不用再背负妈妈的迟到焦虑进课堂,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