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收割有时,天下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人在其中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合宜合时,一旦错过再弥补也是有本质的差别。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七十二岁离世。他简单的几句话,凝练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各按时候,有不同的高度。
我们没有办法预测将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做好当下,在时间的河流中,不会因为曾经的变为干涸而叹息悔恨。雨停了,那一抹彩虹出现虽稍瞬即逝,在人心中却也美丽无比。
孩子刚开始学拼音、数学和英语,数学不像语言那么富有感情,孩子不愿意学,总想逃避。老师紧逼,只能每天晚上恶补。按倍数排列出数字让背下来,无奈怎么都记不住啊!于是就教推算的方法,可一会连数字都不会数了。反反复复真是气愤难耐,费劲程度无言形容。一旁爱人说到:“你这是成国藩呀!”话说曾国藩小时候一晚上背不会一首诗,最后连贼都等不上气跑了!
知识在一定范围孩子终究都要学会,重要的是,孩子面对未知与难处时的态度。人生路上充满挑战,如何面对,小时候的教育至关重要。忍耐着帮助孩子一段时间后,逐渐记住不少,她慢慢喜笑颜开,当我向她解释清楚为什么时,孩子露出灿烂的笑容说:“妈妈,谢谢你!”
最近学了很多拼音,每天读书的时候,自己能拼出好多字,看到她高兴,也更加自信了,并且对学拼音有了更多兴趣。这需要父母付出时间、爱心、需要用心忍耐着陪伴。就在昨天,有一位孩子家长建了微信群,说她家孩子,一背英语就哭,每天早上去学校也哭。集体商量着要找园长去,请求对孩子宽松点。我很理解她们的心情,但也明白怎么回事,孩子的学习不全是老师的责任,家长的付出,态度、陪伴、鼓励,最重要父母的“态度”是老师再付出都没有办法相比的。比如不在怒气中管教孩子,让孩子学会控制怒气。
教育与不教育,孩子都一样能够长大。请看上图:教育孩子跟种庄稼一样,地施肥不施肥,都一样能种庄稼,付出汗水播种、栽培与否也都一样能长大,只是收成不一样。我不盼望孩子将来是否才高八斗,但求孩子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品格,积极乐观活出生命的饱满。不因家庭环境留给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就已知足了。这很难,比在职场上付出更加磨炼人心。
我深知责任重大,很多时候也犹豫过。朋友都说:“把你孩子送回老家去,你可以好好奋斗!”确实社会的潮流,女强人范儿,每个女性无不羡慕。再我看来,什么成就都比不上对生命的栽培,唯有生命是活的。
一位长者经常接触富二代的那些孩子,他们每天晚上在酒吧中度过,他们孤单、冷漠,缺少父母的陪伴。而父母只会说:“我给你钱啊!你还要什么了?这不是很重要吗?”是的,他们不缺钱,可他们感到不幸福。
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能量。”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其他或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也不够他败家一年。
看到这里,你已经明白了,人生现阶段的我,教育下一代最重要,是我的责任也是使命。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性格的形成,关键的时候关键对待,若有余力,可驰心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