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每逢做了错事,必挨母亲一顿狠揍。
那些年爷爷奶奶也没同我们住一起,我们养成个习惯,但凡挨揍或者准备挨揍就跑到爷爷奶奶家里,哭着求救:我妈打我!
等到母亲怒气冲冲地赶过来敲门时,奶奶或爷爷就无比镇定地回应:快回去吧!娃在这边已经睡了!
母亲无奈,只好悻悻地回家。
母亲走后,奶奶打开黑油漆板柜,红色的天花蛋、甜蜜蜜的膠化糖、酥软软的点心、难开口的罐头……好吃的似乎总拿不完。
来,吃!
那次第,怎一个“美”字了得!
爷爷奶奶隔辈疼的传统,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尤其是放假时,爷爷奶奶盼孙子孙女回家的心啊,比盼儿女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孩子们假期住奶奶家或姥姥家,似乎形成了惯例。父母省心了,孩子也开心了。
只见如今的孩子,长得人高马大,信誓旦旦地与父母保证:回老家不贪玩。但进门后,立刻像个监狱中解放出来的犯人,扔下书包忙掏手机。
奶奶说:吃饭了!
“好的,我打完这一关!”
爷爷说:“光玩那玩意儿,眼睛不坏了?”
“你不懂别说!这是益智游戏,高智商人才能玩的!”
晚上十二点,爷爷奶奶已睡过好几觉,突然醒来,手机还在亮着。
“还不睡呢?”
“别管我,睡你的!我还不困!”
……
在自己家里父母监管下的各种不方便,在爷爷奶奶家都成了方便。
手游、聊天、网赌博、购装备,一个假期,足以从一个优等生变成“网瘾少年”。
“奶奶,给点钱,我买东西!”
“爷爷,给我些钱,我买双鞋去!”
爷爷奶奶忙将口袋里包了又包的皱巴巴的纸币拿出来,给孙子点数。
“别数了,都给我吧!”
孙子一把抢了过去。
就这样,一大批孙子孙女毁在了爷爷奶奶善良的翅膀之下。
我们不能指责老人对孩子的惯养,只好提醒那些一放假,就急于将孩子扔给老父母以便于自己轻松的家长们,一定要慎重!
同时,警告那些孩子们:如果你还足够善良,就千万别去利用爷爷奶奶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