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为社会大众讲心理时,要将心理学原理通过鲜活生动的例子讲出来,由抽象到具体,目的让听众理解并动心,唤起兴趣,引发思考。
比如我说“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人一定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换一种方式讲。
什么是反映?
湖水倒映出岸边的美景,照镜子看到镜子中的自己,这就是反映。
什么是能动的反映?
湖水倒映出的景色美不美?要看欣赏景色的人的心情,如果心情悠闲放松,看到的景色就是美的;心情忧愁悲苦,就不会发现景色的美。正如罗丹说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佛家有一个有名的故事,苏东波和佛印的故事,苏东坡看佛印是一坨屎,佛印看苏东坡是一尊佛,苏东坡以为沾了便宜,苏小妹则告诉他心里有什么,眼里就看到什么;从哲学的角度讲存在即被感知;社会心理学讲就是图式,过去的经验知识就像一副地图,作用之一个体知觉他人,即我们感知到的是我们希望感知到的,如我们常说的担心就是诅咒。
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写橘子洲头秋天的景色:”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引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感慨,体现出的是慷慨激昂、指点江山的豪迈。历史上文人墨客对于秋天也多有描写,以悲秋居多,元代诗人马致远著名的那首《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的则是诗人漂泊在外的凄苦愁楚之情。两首诗同样描写秋,表达的却是诗人不同的情绪情感,正是心里有什么,眼里就看到什么。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抱怨,就像疫情期间我们的国家、政府和志愿者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可仍有人不满意,到处吐槽抱怨,我们可以看出来是这些人的心理出了问题,总是给出负性评价的人,本身心理是有问题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肯定不高,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小的多,也就是社会化的程度不一。
社会化,即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人。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社会化的人内方外圆,言行思不一致,说什么做什么根据情境;没有社会化或社会化不良内方外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社会化内圆外方,不能延迟满足,见了羊就是狼,见了狼就是羊,在外面是羊在家里是狼,攻击自己或攻击自己的亲人,也是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过度社会化内圆外圆,责任心不够,一般处于社会底层。这四种情况我们不能分开去看,每个人都是四种情况的组合。哪一方面呈现的多与少,区别在于程度的差异。
比如一个45岁的大学教授因为女儿(16岁)不上学来咨询,因为女儿不按他的要求做,非常生气打了女儿耳光,打女儿时教授的心理年龄是多大?
心理健康的人表达诉求;心理不健康的人压抑情绪;心理不正常的人用行动表达。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不能用复杂语言表达诉求,心理年龄不会超过3岁,但他在其他方面的心理年龄可不一定是3岁。
狼孩是狼还是人?通过上面的讲解很容易判断出狼孩没有经过社会化,是狼。社会化不良的人经常会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比如马路上不少见因为小剐蹭闹出伤人事件的新闻,我们会认为他们可恨,但如果你能感受到他们是可怜而不是可恨,那你就具备了人文情怀。心理工作者最重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成为一个具备人文情怀的人,科学知识都不重要了,这才最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