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0年大学毕业后,我到一个科研单位上班,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单位不错,是那种很多人托关系找后门都难进去的事业单位,不仅旱涝保收,工资在这个城市也算不低了。福利也不错,除了五险一金外,单位给新员工提供免费的单身公寓,是一个中档小区里的一栋楼,住宿条件相当让人羡慕。
工作生活中,我认识了几个好朋友,可以交心的那种。我们时常一起撸串喝酒胡侃,墨迹到半夜。有时候高兴了就会喝断片,然后第二天相互询问昨夜是怎么回的家,最后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周末都没事的时候也会去KTV通宵唱歌,前半夜都是麦霸,后半夜沙发上睡一片,只剩我和另一个,随心所欲地唱到天明。我们也一起打篮球,一起旅游,互损互助。
每年有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单位的大妈们是最活跃的。如果你发现有素不相识的大妈没事总把你盯得发毛,或问你生辰八字,前世今生,恭喜你,你离相亲不远了,美好生活近在眼前!
感谢单位大妈的努力,2013年冬,我把我现在的老婆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从那时候起,不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我都骑着我的破单车,在地铁门口等她,载她回家。
或许过两年我会买车买房,然后结婚生子,在这里过一辈子吧,当时我想。
二、
可是,生活不会一直称心如意。
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除了每天的项目课题,查资料,写报告,学习新知识外,还经常没日没夜地倒班。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作息,同年龄段二十多岁的同事有些已经开始大把掉头发了,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每次倒完夜班,我逆着早高峰的人流车流挪向温暖的被窝时,脑子里除了疲惫透顶的感觉外,还不由自主地思考着生活的意义、工作的意义。
还有一个经常要参加,且不容易推脱的活动,那就是陪客户吃饭喝酒。这个想必很多人深有体会,是职场中的必修课程。有些人乐在其中,但性格内向,酒量不佳的我很不适应这种场合。觥筹交错的喧闹,绞尽脑汁的讨好,转瞬即忘的称兄道弟,豪气冲天的拼酒,这些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也给家庭带来了困扰。乐在其中的人后来大多被称为“酒蒙子”,他们一般身体有毛病,家庭不和谐。
环境因素也是促使我离开的一个主要原因。每年入冬,暖气开始输送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也灰暗了天空,污染检测器持续爆表。有一年的这个时候,我出门办事,在外面跑了两天,回家后就开始咳嗽,一直咳嗽了三个月。从此以后,这天空的灰暗也爬进了我心里。然而学校还开着,幼儿园也照常营业,看着那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暴露在灰暗中,我从心底里感到恐惧。
我的一个业余爱好是看别人的游记。北极炫丽的极光让我目眩神迷,马尔代夫透亮的海水在炎热的夏季里给我心里一丝清凉。我的心追逐着非洲的动物,和他们一起野,也在欧洲的建筑和音乐中徜徉着,安逸着。一步步详细精确到分钟的攻略让我也跃跃欲试,但在脑子里飞速数了一下兜里的余额后偃旗息鼓。虽然一直不曾亲自体验,但这颗种子早已扎根心中,只待开花结果。
而此时我的爱人也在经历着折磨。步入工作的第二年,她依旧是办公室的小杂役,单位依旧没有给她曾经承诺的转正。每天天不亮就去赶公交地铁,工资不高,时不时外出办事也不给报销车费。整天干着杂七杂八,吃力不讨好的事,办公室里充斥着勾心斗角,谎言流语。她心情很差,工作中的情绪势必会带到生活中,这让我也饱受折磨,我们经常闹矛盾。
这种生活好枯燥,看不到希望,一眼能望到头。
三、
这种日子持续了很久。一天,爱人在下班的路上冷静下来(或许是地铁里比较凉爽),思考了一路。她想,我才二十五六岁,就开始对生活充满怨恨。假如能活到一百岁,那还要做七十多年的怨妇,这种状态太可怕了!既然没有能力改变现在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迎难而上,而不是换一个环境呢?
她想到了留学,并把这个想法认真跟我说了。有点突然,我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过,于是我没有给她答复。这枚投进河里的石子好像没有荡起一点水花,日子一如既往。然而我心里已经是波涛滚滚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认真反思了一下目前的生活状态,认为做出改变是必要的。又权衡了出国、工作和在国内读研的利弊,最终决定出国。
就像她突然跟我说留学的想法,某天,她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我在电话里跟她说,我们出国吧!
我说得郑重其事,她说我的话掷地有声。我们达成了共识。
四、
当时我们还没想到移民,目标是留学。人一旦有了努力的方向,就可以克服暂时的困境,抱怨没了,脾气也消了。
我们当时的工作都很忙碌,但只要一闲下来,就上网搜索资料,研究国家和学校。最终我们锁定了法国,一是因为公立大学学费低,二是家里有亲戚在法国,可以相互帮衬。但是去法国对法语有要求,当时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成绩作为回报。现在回想起来,这样草率的决定太孩子气了,姑且不说大学能不能申请,条件够不够,光是学语言就要在国内先耗费至少两年的时间。
我们自学了一段时间后,找了几个还不错的培训学校的网站,准备分别在网站上和客服咨询一下。我清楚地记得我只咨询了一位客服人员,了解了一些情况,也介绍了我的一些情况,客服让我留下电话号码,会有专业老师联系我。一会儿,电话进来了,是一位男老师,姓王。我在电话里又向他介绍了一些情况,他也问了我一些问题,包括我们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等等。然后他思考了一会儿说:“你们的条件考没考虑过移民呢?你们可以移民魁北克,移民过去学习、工作都可以。”
之后和王老师聊了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觉得是恍惚地挂断了电话。在我们的概念里,移民的人非富即贵,要么就是高精尖。我们没有多少存款,也没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移民这件事和我隔着八百条街。
挂了电话,我愣了一会儿,回过神来我上网查到了一张不知是哪年的魁省技术移民打分表,粗略地计算一下,搭边,靠谱。
我忙给老婆打电话,跟她说出门遇贵人,我没出门也遇到贵人了,贵人说我们可以移民。两个人喜出望外。
五、
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我们决定移民了。从那天晚上下班开始,我们就踏上研究技术移民这条路。各种贴吧、论坛、移民官网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在向我解开面纱。一段时间研究下来,加拿大的自然风光,生活状态以及福利政策深深吸引住了我们,我们终于决定走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
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记得上大学时,新东方来学校作报告,一位老师说:“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其实细节只能决定失败,不能决定成功;决定成功的是方向。”移民是一条艰难的路,这条路上最要感谢的人就是未曾谋面的王老师,是他引导我们选择了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