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家里的书已经摆满了书架,可是真正读过的却少之又少,很多书甚至好多年都没有拆封。但自己又不想放弃读书这件事,于是每天处于纠结和自责中,书也没开始读,时间也浪费掉不少。
前段时间参加了“樊登读书会”读书好习惯的体验营,李拓老师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和书之间是有误会的。借用培根的一句话:“书籍从来不教你书籍的用处。”任何一本书都是自成体系的,如果你对它提不起兴趣,它是永远不会对你感兴趣的。
李拓老师用《亲密关系》的逻辑教我们怎样对待书籍,消除对书籍的误解,并开始对书籍感兴趣。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一、相遇
那些一下就吸引到你注意力的,就是该读的。所谓的“一见钟情”、“一见倾心”,先从自己一眼之缘就喜欢的书籍下手。
那些别人都说好的,可以试着读一读。推荐品读各种经典,参考权威书籍排行,以及从各大出版社的推荐书单中选取。
那些不能打动你的,是不必读的。强扭的瓜不甜,不给自己心理压力。
二、接触
拆封:开始读书的仪式感,做一个负责的读者。
抚摸:占有“它”,享受“它”。
收藏:留下属于你的印记,并周期性的整理书柜。把没看过的书摆在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该读这些书了。
三、评价(TIPS法则)
Tools:方法论——一本书作为工具代表的方法。
Ideas:颠覆性——书里的方法/理论有没有颠覆性的内容。
Practicability:可落地——书的可操作性。
Scientific:可证伪——结论必须容许逻辑上的反例存在。
四、约定
推荐使用一些强制性的方法,约法三章。例如:
“我在看_______(书)不光是为了自己还要分享,所以看完是最起码的。”
“我在看_______(书)时会保持大局观、思考框架和整体思维。”
“我在看_______(书)时会保持敏感,并且反思自己的生活。”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这个约定公开化,可以和家人进行阅读比赛,或发朋友圈请朋友监督等。
用了这四个步骤后,我已经可以开始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