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为学生拨云见日,方显瑜伽老师的更高境界!

作为阿汤练习者,您想过什么样的阿汤老师是厉害的老师吗?那些体式做得好的老师,或者体式教得好的老师,还有其他吗?

跟Clyde聊过后,我忽然发现真正厉害的阿汤老师,是那种在学生对阿汤练习有疑问时,能帮助学生拨云见日,给他指明未来方向的老师。Clyde在新加坡遇到的Stanley老师,就属于这种类型。

第一次见到老师,是在2014年,那时Clyde在新加坡游学,练过哈他瑜伽和流瑜伽,在朋友的推荐之下,他去了教室体验课程。

老师的课程很密集,几乎每天都有mysore课和口令课。当时Clyde不了解阿汤,第一天他尝试了mysore课,老师让他练习10遍拜日式A和10遍拜日式B,他觉得太简单了,接下来的几天,他全部练的是口令课。

之后,Clyde回成都了,机缘巧合读到了一本讲阿汤的英文书籍。书中描述到,阿汤与哲学、呼吸和生命的连接,这样的内容对他的影响很大。

2015年年底,Clyde回到新加坡,直接找到Stanley老师,想跟他聊聊看。“在教室里,我只能看到大家在做体式,那些体式在流瑜伽中也会出现,似乎并不高级。我对阿汤有很多疑惑,我不懂为什么很多练习者愿意坚持练习,他们看起来很像世外高人,在履行自己生活职责的同时,又能在教室里飞来飞去。”

老师跟他讲了很多,时至今日,那些细节Clyde已经记不清了,但他留有某种印象,即老师讲的很多话,他当时并不懂,可是某一天,那些话会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中。“这种感觉就像老师开了一枪,但是七八年之后,那一枪才正中我的眉心。”

同时,老师还鼓励到去线下教室跟随阿汤老师练习。“他说能遇见这就是你们的缘分,当你准备好了,老师就出现了。你要改变自己,要放下自己的一些刻板印象。”

Clyde听进了前辈给的建议,回到成都后,他便开始跟随Yan老师练习阿汤,算是正式开启了他的阿汤之旅。

但是,他跟Stanley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虽然没有那么紧密的关系,但在Clyde心中,老师是他阿汤道路上的一位贵人。

Clyde曾经去过印度阿汤总院3次,每次从总院回国时,他都会选择在新加坡转机,顺便去去老师的教室练习,就像给长辈交作业似的。每一次,他都能从老师那里有所收获。

2017年初,他跟老师分享自己没有自信去教阿汤。老师表示,若是能教阿汤,与学生见面,那是两个人的缘分,能教学生多少东西,那是老师的能力,只要老师教的知识是正确的,至于学生能收获多少,那便是学生的福分,所有这些都是独立的过程。

“学生如果觉得跟你气场不合或他跟你不好,他会去找其他的老师,如果他觉得你是好的,他会跟着你去练习。不要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说等你准备好了之后再去教课,没有人是准备好了的。”Clyde娓娓道来老师的教导。

老师跟他的分享,似乎深深印在他的心中,这些年一直在默默指导着他的教课,无论是教阿汤,还是其他课程。

2018年,是他练习最好的状态,他可以很优雅地做站立上下轮,他想告诉老师,他很延展。没想到,老师告诉他,他需要一点核心,他当时的练习太松了。

对于这样的评价,Clyde没有怀疑,他开始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也会在练习中思考如何找核心,如何让呼吸引导身体去启动。

疫情期间,Clyde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找不到曾经拥有的快乐,有段时间,就没有那么规律练习了。

等到他试图恢复规律练习后,他又飞了一趟新加坡,想跟老师再聊聊那段时间的心得。老师告诉他,他未来要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家庭上,不会再教课了,那间教室会留给他的学生,恰巧他的学生也拿到了授权。

对此,他觉得很可惜,可是老师却表示不可惜,年轻的阿汤老师会有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时代印记,我们应该抱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

其实,Clyde还挺有开放心态的,在他身上,我还看到了勇敢与探索的精神。要不是他主动邀请老师单独聊聊,又怎能对阿汤的认识有改观呢?

那是不是代表着,除了我们规律的练习之外,时不长地跟老师聊聊天,对于练习者而言,也应该是一项必修课呢?

毕竟,阿汤练习实在太抽象了,大家做着同样的练习,可是每个人的背景、来历、身体和感受都不相同,有些时候,语言才是最为直接且准确的交流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