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家过年,来的时候,我妈反复叮嘱我的一句话就是:你以后不要再过了晚上11点以后还一个人坐电脑前写字了,照顾好自己更重要。
我说我记住了。去观察,发现也的确好了很多,每天都尽可能在11点之前写好。
今天元宵节,最近好几年,每年这一天我们都会去一个好朋友家里吃饭,今天也不例外。回来时已经很晚,最例外是家里停电了,当时我就想,谁让你没有准备好余粮呢,这几天看Scalers 的《刻意学习》,他提到了,可以提前准备些“存货”,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先赶上了这情况,最想笑自己的是,竟然还是昨天才又有点深刻明白,每天都做到做一周和周六一天做完一周的任务量是完全不同的,在文字里暗暗给自己立下誓言,就是要每天都写,每天都做到。
今天读《刻意学习》的第91到第115页,其中有一篇文章:《看你写了那么久,最终我也拿起了笔》。是作者讲自己是为什么开始写作的。总要有一个人,或者一些事影响了触动了他。
是大熊,他说看着大熊一直写,后来大熊办自己的营销社群,里面的群员大部分是卖自己产品的,比如,卖海鲜,卖梳子,卖蜂蜜等,他一开始有点焦虑,后来他也写公众号,群里的人问他卖什么,他说我的公众号是什么,他说:我卖我自己。
从这里我想到了什么?
原来他那么早就知道了卖自己创造的东西。我想到了之前在笑来老师的理论里学到的销售,最高级的销售是卖自己创造的东西,最好这个东西还是一份时间投入可以持续卖出多份的。笑来老师还说过,人一生甚至也可以围绕销售来展开。我一直没有想透彻,但是有点点明白的是,和今天大家都讨论的个人品牌是不是有点关系呢?
也许Scalers 走到这一步完全都不是预先想好的,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卖什么,只是先被大熊触动,开始改变,付出行动,开始写作之后,一步步走过来。
或许只有在行动中才能逐渐看清前方指向哪里。
有一个小伙伴说,以后不要再写“写作的意义”之类的了,因为你从不会去怀疑自己每天都去吃饭的意义。我把这当成了莫大的鼓励。
Scalers写大熊影响了他,我读完他的文字,脑海里直接想到的是第一个影响我的是萧秋水,那时候我从豆瓣找到了她的公众号,也追她的微博,和她不少互动,但也仅此而已,觉得写作不会和自己有关系,我没什么可写的。
她给我最大的一次影响是,她写到她姐姐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她会参与到教育她们到任务中来,她有让自己的姐姐督促引导孩子们背诵古诗的习惯。我当时觉得这个门槛很低,可以马上执行,就留言问她该买哪个版本的古诗书给孩子,她说最重要的不是哪个版本,而是马上开始,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版本都是可以的。
她的回复改变了我两点,第一,我的确不再纠结,马上下单买了两本古诗书,和孩子一起背诵。第二,我开始思考她为什么不纠结我纠结的问题,而是说,马上开始更重要。我学习了她很长时间,去看她的微博,不明白她说的互联网思维就去学,她搞测试,我就去琢磨,如果是她做这些题会怎么选,结果竟然得分很高。
当然还有她读书的方法,读她力荐的书,印象最深的有一本《正见》,她推荐过不止一次,我当时就是读不懂,还是直到最近,也是我持续写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能懂得的感觉很好。
虽然不是萧秋水触发我开始写作,但是我现在开始觉得写作和自己有关,写作对自己来说,就变得和每天都吃饭一样平常,所有这些,都和了解她有关。当我去多想一想她为什么说“马上开始更重要”,我再看很多东西,视角就不同了,执行力也就不再需要刻意给自己强调。
当我回到家很晚,有一些不确定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也在为自己没有做好足够多的准备有点懊悔,还同时想到我妈因为担心我,对我反复念叨的那一句,不要太晚了还写,所有这些加起来,让我来不及思考我写作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只是想把这些直觉挖出来,记录下来,这都是我思考的轨迹,我就是在写我自己啊,就这样。
只是觉得对我妈有点歉疚,在心里对自己说,要保证,以后做好准备,不再这么晚啦。
与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