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英国病”,即智障,不好意思打错了,应该是滞涨。
所谓的“英国病”,是指在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出现的滞涨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英国病”。
“英国病”的出现有着复杂的背景,战后的英国奉行凯恩斯的市场供求经济学说,工党甚至在二战尚未完全结束的时候就用这些“社会主义”的承诺将战争英雄丘吉尔丘大爷赶下了台,甚至都没有赶上参加波茨坦会议。
工党上台的承诺是失业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时主角,经济靠政府主导,国民生病有免费教育治疗,大包大揽了国民的生老病死,所以后来将医院铁路钢铁等诸多私营行业进行国有化。在战后的一段时期内,凯恩斯主义的确帮助英国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这也让英国经济失去了内在的的动力和活力,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率低下,实际收入增加不多,但是物价飞涨。
经济学家提出造成滞胀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经济产出被负面的供给震荡影响,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及利润减少,即经济放缓。
另一个原因是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或者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最近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表现欠佳,其中不少正是陷入了智障滞涨的境地,一方面是成本高企,即包括全球采购规则下的物料成本,也包括海外员工的福利待遇。更要命的是,跨国公司的总部集权以及层层审批的制度,面对当地市场缺乏快速应变的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压制了当地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撒切尔夫人针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弊端,采取以货币学派为主的综合治疗“英国病”措施,(甚至取消了中小学生免费的牛奶补贴)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明显成效,困扰英国几十年的"英国病"也基本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