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斧声烛影”神秘面纱(27)

第四节 斧声烛影的发端(上)

前一章我们详细讲了,史书的记载表明,赵匡胤死时,赵光义并未在赵匡胤身边。那么,历史传言赵光义弑兄夺位又是怎么来的?

这源于一个成语“斧声烛影”。

“斧声烛影”的发端,出于宋朝僧人文莹的手笔。

文莹这个人,在本书第一章出现过,在此对他略做介绍。文莹活跃在北宋仁宗年间,和北宋大臣丁谓、钱俶等交往甚密,也和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来往,和诗人苏舜钦是诗友。文莹著有《湘山野录》三卷、《续湘山野录》一卷、《玉壶清话》十卷,属于文人之列。

因为他和许多当世名人有交集,他由此获悉很多朝廷中事,什么宫廷秘闻、朝廷大事、君臣佳话、诗画趣谈,奇闻妙趣、鬼怪传说,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道听途说的,不管真假,全都诉诸笔端。

在他的《续湘山野录里》(卷上),有一则秘闻,则完整且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赵匡胤死前的经过,他的描述,让人浮想联翩,在他的记录里,赵匡胤死前一日晚上(即十月二十日),赵光义留在宫内和赵匡胤有密切接触。

文莹是怎样记载的呢?为了了解真相,我们有必要在此引用文莹记载的原文,以下原文因本书后文还会多次涉及,我们简称之为“斧声烛影原文”。

“斧声烛影原文”:

祖、宗潜跃日,尝与一道士游於关河,无定姓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无。每有乏则探囊,金愈探愈出。三人者每剧饮烂醉。生喜歌步虚为戏,能引其喉於杳冥间作清徵之声。时或一二句,随天风飘下,惟祖、宗闻之,曰:“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

至醒诘之,则曰:“醉梦间语,岂足凭耶?”

至膺图受禅之日,乃庚申正月初四也。

自御极不再见,下诏草泽篃访之。人或见於轘辕道中,或嵩、洛间。

后十六载,乃开宝乙亥岁也。上已祓禊,驾幸西沼,生醉坐於岸木阴下,笑揖太祖曰:“别来喜安。”

上大喜,亟遣中人密引至后掖,恐其遁去,急回跸见之,一如平时,抵掌浩饮。

上谓生曰:“我久欲见汝,决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

生曰:“但今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上酷留之,俾宿后苑。苑吏或见宿於木末鸟巢中,或数日不见。

上常切切记其语,至所期之夕,御太清阁以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地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门,召开封尹,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

饮讫,禁漏三鼓,殿下雪已数寸。太祖引柱斧翟懓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

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

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太祖已崩矣。

太宗受遗诏,於柩前即位。逮晓登明堂,宣遗诏罢,声恸,引近臣环玉衣以瞻圣体,玉色莹然如出汤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