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⑨问:宋皇后为什么担心有性命之忧?
宋皇后喊赵光义为“官家”之后,又突兀地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宋皇后口里所谓的“母子”,当然是指她和赵德芳,当然也有可能包括赵德昭,因为从封建制度的名分上说,赵德昭也是她儿子。
叔叔做了皇帝,而且叔叔能做皇帝,宋皇后这位嫂嫂最先表示支持承认,应该说居功至伟!她这位嫂嫂,为什么反而担心自己和儿子的性命?什么道理?
这是因为,宋皇后作为赵匡胤生前关系融洽的枕边人,赵匡胤有意传位于谁,她心里可能比谁都清楚。可是如今赵匡胤死了,她却命王继恩召赵德芳进宫!她的做法,既对不起死去的皇帝丈夫赵匡胤,也对不起即将即位的皇帝叔叔赵光义,她心中有愧啊!现在虽然向赵光义交了“投名状”,赵光义接不接纳?认不认可?宋皇后茫然不知,她很担心赵光义翻脸不认人,对她下毒手!所以才猝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毫无掩饰的表露了自己的恐惧心理!
赵光义见宋皇后毫无政治主见,又主动示弱,彻底放下心来,心情完全平复下来,沉稳回答:“共保富贵,不要担心!”
第⑩问:国史指什么?可不可信?
李焘说根据国史,将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原文写的“王继隆”,改为“王继恩”,将“贾德玄”改为“程德玄”。李焘编写《长编》,主要依据是国史,当然也包括其他历史材料。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搜集资料时,特意请木工制作了十个木橱柜,每个橱柜有二十个抽屉,每个抽屉贴上年号。凡是同一年的史实,按日月先后次序放同一个抽屉,井然有序!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李焘看到的关于赵匡胤死亡及赵光义即位的宋朝国史,可信么?
李焘著《长编》之时,《宋史》并未编纂,李焘所说的“国史”,当然不是指《宋史》,应该是指本朝历史档案,比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三朝国史》等。宋朝皇帝,从宋太宗赵光义开始,都命大臣编修了前一朝皇帝的国史,比如赵光义命赵邻、王禹偁等修撰《太祖实录》,宋真宗赵恒命钱若水等修撰《太宗实录》,宋仁宗赵祯命王钦若、晏殊等修撰《真宗实录》等等,这些国史,便是元朝人编纂《宋史》的主要来源。
有读友会说,在赵光义手里编纂的《太祖实录》,赵光义能不篡改不利于自己的记载吗?这能相信吗?这个说法不能完全否定!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赵光义死于公元997年,而王继恩死于公元999年,程德玄死得更晚,死于公元1004年。如果国史中留有王继恩和程德玄的传记,一定是他们死亡之后才编写的,这是基本常识。赵光义死于王继恩和程德玄之前,而死在前面的赵光义怎么篡改后来的传记呢?因此,没有特别的反证前提下,国史是可信的。
好了,以上十个疑问,我们圆满解答了九个,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说明白,即第②个问题:王继恩为什么不听宋皇后的命令,他为什么如此胆大、敢擅作主张召赵光义进宫?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作分析。
这一章我们详细讲了赵光义即位过程,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赵匡胤死之前,赵光义并没有在禁宫之内,那么,流传了近千年的“斧声烛影”是怎么回事?不是说赵匡胤去世前,赵光义进了皇宫,与赵匡胤饮酒交谈,赵匡胤酒后睡觉,不久就死了,赵光义从而获得皇位。赵光义对赵匡胤的死,逃脱不了嫌疑!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请听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