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时间管理很重要,有一句话说的好,人要想浪费一天是很简单的,随便刷刷手机,毫无目的的鼓捣一番时间就这么轻易的过去了,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大的问题也是时间并不完全属于自己的,随时可能被各种事务所挤占和打断,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就会占用他越多的时间。举个例子,总经理级别的人通常要参加各类应酬,如宴请重要客户和政府官员,出席各种公开活动等等。就这样,管理者把大把时间耗在了毫无贡献的工作上面。
因此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作为管理者,如果做不到“认识你自己”,起码应该先做到“认识你的时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就是持之以恒地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安排。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处理某件工作的当时立即记录,而不能在事后凭记忆补记,因为人的记忆是很不靠谱的。
第一步,砍掉不必要的活动。记录了自己的时间后,就要实行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大刀阔斧地砍掉浪费时间的活动,有哪些活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有哪些活动是可以授权给别人去干的,还有哪些活动是自己在浪费别人的时间,比如动不动就召集所有人开会。对这类活动,该取消的取消,该授权的授权,比较容易解决。
第二步,用制度管理。还有一种比较浪费时间的就是管理的组织出现重复的危机,一个组织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同样的“危机”,管理者光是应对这些危机就忙得焦头烂额。这就需要设计一种制度,在这类危机发生前就将其化解,管理者也就不用天天忙着救火了。
因此德鲁克总结说:“如果一个工厂总是有高潮,看起来忙得不可开交,就必定是管理不善。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都早已预见,并且已经将解决办法变成例行工作了。”海尔 CEO 张瑞敏回忆说,他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受到的冲击非常大。张瑞敏后来推行广为人知的“日清”工作法,就是根据德鲁克的这一洞见,将例外管理变成例行管理,这才有了海尔的辉煌。
组织管理不善造成的时间浪费,除了重复性危机,还包括人员过多、开会频繁、信息不畅等等。不过,即使解决了上述所有环节的时间浪费,一个管理者的时间仍然是相当有限的。特别是高级主管,真正能自由运用的时间,一般只占所有工作时间的1/4。如果这1/4的工作时间还不能集中,而是零散分布的碎片化时间,那结果将是灾难性的。这是因为,很多重要事项都有最低连续工作时间的要求,如果一次少于这个最低时间,事情就做不好,花掉的时间也浪费了,下次还得从头再来。
第三步,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要想方设法将碎片化时间集中起来,形成整块的工作时间。具体办法有很多,比如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每星期有一天在家办公,或者将所有例行事务集中在某几天办理,把其他时间腾出来。总之,管理者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效,就需要更长的整块时间。对于集中起来的整块时间,管理者必须有效利用,集中精力,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这就是“要事优先”原则。但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要事”往往也有若干件,该如何决定处理这些事情的先后次序呢?
在这里,德鲁克给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不要为昨天的任务而忙碌。有些工作一旦启动,人们就倾向于继续完成它,即使这项工作对未来没价值,人们也不想放弃。这相当于经济学上说的“沉没成本”,应该果断舍弃,终止任务。同时,人们对昨天的成功有一种路径依赖,比如有的公司凭借某款产品获得了巨大成功,但这款产品已经不再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这时候,公司就不能总想着如何维持这个产品,而是要集中精力开发新产品。
第二,不能根据压力来决定优先次序。压力最大、看上去十万火急的事情不一定最重要,而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关于未来的战略思考、将决策落实为行动等等,却并不显得很急迫。如果按照压力来决定优先次序,那么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就会缓一缓再说。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所谓“缓一缓再说”,实际就是“永远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