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培训,有一位参训人员在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自己目前做的工作与自己想要做的完全不一样,自己曾经做过想要做的,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现在挺迷茫,想问老师有没有建议或者解答。
老师说:我真的无法去轻易地给出所谓的建议,因为我并不太能够从外人的角度来理解你自己。
其实何止是外人无法了解你自己呀!当年,王小波的侄子在面对喜欢的音乐和世俗选择时,他的母亲逼着孩子的舅舅王小波来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力劝他放弃音乐,专心考试上大学选个好专业,将来有出息。
王小波的侄子也就是姚勇,他的父母也是无法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孩子,他们只不过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帮儿子做出看似很好的选择。不管怎样,姚勇还是考上了清华的电机系,但后来,他还是一直热爱着音乐,直到从事软件开发,在开发的QQ炫舞游戏中也不忘音乐的嵌入。
姚勇当初未考音乐专业,可能受了他父母舅舅的劝说影响,但他并未就此放弃所爱。
小时候,我们大多数被指明了什么样的路应该努力去走好,我们都误以为那样的路走好了一切都好了,那条路走不好一切就完了。就像郑智化所说,他父亲在他小时候告诉他,你的腿残疾,要么努力考入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然后做个不错的医生,如果不行那就学个手艺做个手艺人谋生吧!
父亲的话并没有成为郑智化深信的真理,后来,他学了土木专业,毕业后不喜欢再做选择,做文案也做得挺好,也是因为做文案写广告歌的机缘走上了歌手之路。
他内心中虽一直抵触做歌手,但做得还不错,一首《水手》红遍大江南北,间接地也给了他时间、机会和金钱去做喜欢的事情。多年里,我们已经淡忘了他,直到最近看到他的自媒体节目,才发现他这么多年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毕业后,我们并没有强制性的选择要求了,可是我们反而如此迷茫,期望别人给出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家境不错,工作可能被安排好了,可是,工作和读书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工作要做一辈子,要依赖于工作去换取生活,并且工作占据了每一天的绝大部分时间,走过了青春不自觉的岁月,你开始向往独立自主,不喜欢被再安排好一切。
但此时却发现,生活用他强大的魔力去捆绑住你的选择,你越弱小,他便越强大,直到你最终屈服,你向他从此低下曾经高昂的头颅,欲哭无泪。
有些事情,我们其实已经知道自己是有多么热爱,可是一直就只是停留在热爱,从来没有持续地做艰苦的准备,当然,在你看来,没有条件去做准备,尤其没有时间去做。
说白了,要么因为懦弱而不敢放弃一些去拥抱另一些你想要的,要么因为你还没感到痛苦到无法忍受而要持续付出积累力量改变,所以温水煮青蛙,忍受吧!否则你应该会采取行动吧!
行动后自然有成功与失败,而且在你特别关注成功与失败时,很容易获得的常是失败,很简单的道理,经验不足,功力不够。可是,我们这样的肉身在承受了一定的付出以后便觉得期望的回报是应当的,否则便会有很深的挫败感。
所以,当一个人写了七八年时间,仍然没有发表多少文章,仍然没有成功出过一本书,他当然就会深深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写作。
但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否适合写作,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别人又怎么能够去给出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