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为了在台上从容、⾃如,请牢牢记住第⼀条铁律:千万别装。
如果你平时就不是喜欢穿正装的⼈,千万不要为了演讲⽽换上正装,尽管你有最正当的理由——“这时正式场合,我应该正式⼀点……”因为你从未“适应”过正装,所以,那⾐服⽆论多合⾝放在你⾝上就是别扭,⽆论是在你⼼⾥还是观众眼⾥。
其实这并⽆所谓——只不过,你觉得“你应该显得更好⼀些”,殊不知,这恰恰是失败的根源,你不是在讲,⽽是在演,不是谁都可以做影帝的,这是现实。“讲演”是个有误导性质的词汇。该讲就讲,别装,别演。
怎样开头 ?听众的⽬的往往只有⼀个,就是希望有所收获。
那作为讲者,你的⽬的是什么?
⽽在不同的场合⾥,讲话往往有对应的常⻅⽬的。⽐如,教学更多出现在课堂上,告知更多出现在⼴播中,探讨通常是在会议⾥,分享往往是⼩组,⿎动往往⾯对群众。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课堂⾥也会有分享和⿎动,会议中也可能有告知和教学……
对于新⼿来说,起点往往是分享。⽽这个系列中,我们所关注的更多是“分享”,⽽后是“⿎动”。这两者是对普通⼈来说最重要的当众讲话之⽬的。先说分享。什么是“分享”?分享的意思是说, 讲者⾃⼰确信那东西是好的,希望更多⼈知道。换⾔之,东西必须是好的,才有分享的必要。所以,⽆论你想分享什么,都要先问⾃⼰若⼲个问题:真的好么?好在哪⾥?为什么⼈们需要这种“好”?拥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没有它有什么特别的害处?⼈们是不是低估了拥有它的好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们意识到这点?⼈们是不是低估了缺少它的害处?那我应该如何让⼈们意识到这点?这⾥最重要最难以回答的问题是第⼀个:“真的好么?”
有时,我们认为好的,不⼀定真的是好的。⽽如果并不确定,那么就 应该是“探讨”,⽽⾮“分享”。这么多年来,观察⽆数的讲者,我发现最常⻅的错误是把“分享”和“探讨”混淆。
很多⼈都声称⾃⼰在“探讨”,但实际上只“探”不“讨”。很多⼈只不过是“探”⼀下⽽已,把⾃⼰的观点、看法扔出来——不管是否真的站得住脚。⽽⾯对“讨论”,往往将其⼀概处理为“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