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区教科研中心精心策划此次活动,让我们在美丽的敦煌路小学悦享小语群文阅读教学盛宴,也感谢教科研中心对我的信任,给予我学习、思考、回望语文教学的机会,三年多来,我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语文教学岗位,今天跳出语文看语文,我觉得语文教学是有滋有味,魅力无穷的,做一名语文老师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下面我就自己的听课感受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目标导向,建构群文集群成共识。两位老师均以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向为依托,建构文本集群,雷老师基于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进行设计。这一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其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本课的议题——说明文的写作密码,契合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所选的四篇说明性文章,课内一篇,课外三篇,虽然说明对象不同,但均抓特点,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郭老师的走近鲁迅——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初识鲁迅”单元,以课内两篇,课外两篇组文并进行整合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不同作者回忆鲁迅的文章,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的性格及形象特点,与单元教学目标“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关联。因此说,两位老师都注重以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向为依托,建构文本集群,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单元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二、议题设置,有效联结文本体现“三性”。群文阅读是一种以议题为任务驱动,以结构化文本为学习工具,通过群文间的读、对、比、议、整的整体学习来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促进学生素养提升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内在逻辑支撑,好的群文阅读课,其议题设置应该满足三个取向:一是议题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有思考价值和探索空间;二是议题具有统整性,能有效联结文本,体现不同学习任务的特点;三是议题具有驱动性,以问题或者任务推动教学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两位老师,都注重了议题的指向性,统整性和驱动性,《探寻说明文的写作密码》这一议题的思考价值和探索空间体现在于,他会让读者想知道“作家是怎样写说明文的?说明文有哪些写作密码?我们怎样写清楚一件事物的特征?”议题指向性,就在于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如《探寻说明文的写作密码》 指向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求真态度),甚至审美创造(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走进鲁迅——原来你是这样的人》,指向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多个方面。指向语言运用,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彰显课堂育人的功能。
三、搭建支架,助力学生阅读(启迪学生思维)。两位老师均采用思维导图、表格、学习单等形式搭建学习支架,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辨识提取信息,建构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郭老师通过表格,让学生在印象深刻的事中选择一件事,迅速浏览,圈画,体会鲁迅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体现自主性,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雷老师在教学《松鼠》时,以群文共读,了解特点;聚焦松鼠,学习方法;学以致用,尝试说明白三个任务,搭建支架,从读到写,体现阅读教学进阶。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情境任务支架,将学生引入真实生活体验,通过图表支架,呈现思维深化过程,通过评价支架,催生读写深度融合。
四、运用板块式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郭老师的课堂,围绕“聚焦鲁迅,引出议题”“初识鲁迅——亲人眼中的先生” “走近鲁迅——他人眼中的先生”“致敬鲁迅——我心目中的先生” 几个板块,层层深入,借助文本知事件,梳理事件感形象,让学生感受鲁迅人格的伟大,课堂由预设到生成,教学效果明显。
五、动静结合,阅读教学呈现新样态。一节课上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群文阅读 ,必须 “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阅读。也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等不能太苛求;还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讲习课文。因此群文阅读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阅读”和“安静”是群文阅读的显性面貌,两节课中,老师都能力求让学于学生,课堂上既有师生,生生、生本互动,思维碰撞,又有静心的阅读,写作,如果长此以往,从单篇到群文到整本书,步步踩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定能够在教学中真实落地,语文教学一定会呈现新样态。
六、训练有素,学子培养未来可期
课堂,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黄金通道”和滋养他们成长的一方沃土。一节课孩子有收获,有成长,教学就是有意义的,就是成功的。敦煌路小学建校两年,课堂中孩子们学习劲头足,乐学善思,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养,学校育人成效明显,祝福孩子们,也祝福敦煌路小学越办越好!
就两节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而言,个人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1. 在阅读中学阅读,在阅读中学表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都注重体现这样的理念,但我们要明白,群文阅读所教的表达是更高位的表达,是用文章本身教表达,要引导学生像作家一样思考,表达,因此,我们所设计的读写活动,不因只停留有没有写的环节,更应该注重语言运用点的适切上。如谋篇布局,文学创作手法(作品里的幽默与讽刺,故事里的伏笔,故事中的转折等)。
2.“比对读议整”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五种行为(环节),对比统整的目的是同中求异,发现特点,异中求同,发现规律,并能有效的迁移运用,两节课教学策略,均为一带三,每篇文章都是独立的存在,组文间缺少对比统整,有见树木而未见森林之嫌。
通过这次课堂观摩,我深刻认识到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我相信在此次活动的推动下,我们语文教学和阅读工作一定会更加焕发光彩,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