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白话】
孔子说:“不属于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若是去祭祀,就是谄媚。看到该做的事,而没有采取行动,就是懦弱。”
今天为什么想着写这个话题,因为每年除夕清早就会去祖坟上祭拜。
所以就想着看看孔老夫子对祭拜这事是怎么看的。
在一开始,孔子就说我们只应该祭祀应该祭祀的鬼神。这里所说的鬼神就是自己的祖先。
那为什么有的人要祭祀别的鬼神呢?那肯定是另有所图了,看别人的祖先兴旺发达了,自己也想沾点光,也想得到他们的保佑,能得到同样的财富或名望。
而孔子认为谄媚活人之外还谄媚古人,这是不对的。该祭祀就祭祀,要以自己的祖先为荣,要记得光宗耀祖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愿望。整个人类伟大的历史是随着过去的祖先、现在的我们、以及将来的子孙而一路发展下去的。
那祭祀祖先的好处是什么呢?
你可以这样想,我们现在活着是在祭祀过去的祖先,那等我们也离世了,后人是不是也要祭祀我们。想到这一点,我们是不是要在活着的时候做些表率呢,要让后人敬仰我们,我们就得尽好自己的责任,一方面不要让祖先蒙羞;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不要让子孙为难。所以祭祀的意义还是蛮重大的。
不让祖先蒙羞,那就要弘扬他们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不让子孙为难,那就不要做让子孙颜面无光的事,不要让子孙提到你时觉得难堪。
现在来看第二句话,“见义不为,无勇也”。
“见义勇为”,即典出于此。
“义”是该做的事。“义”要配合外在的行为来判断,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宜,适宜的宜。就是说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呢?
彼一时,此一时。也许昨天该做,今天不该做,对你该做,对他就不该做。
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适不适合,进一步变成适当性,再进一步变成正当性。
平常讲“义”,就是正当的行为,但是正当不正当需要判断,所以儒家讲到“仁”与“义”时会特别强调,需要智慧。
那孔子为什么要把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谈呢?
两者的相关性就在于“义”字。
一是对于过去的先人,一是对于现在的百姓。
对先人要以适当的方式祭拜,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忽略现在的责任,就是对于周围的人或者周围的发生的事情,该做的事,如果没做的话,就是懦弱,就谈不上勇敢。这两个要配合在一起。
孔子反对什么事都去搞求神拜鬼,人要尽人事,有什么样的身份角色,就把责任尽好。做子孙的要把握现在,这是我们的责任,把世界尽量改善,首先从自己开始。
掌控世界的力量应该把握在自己手中,不能把所有奇迹都寄托在求神拜佛。过度托付不可知的力量,到最后会忘记活着的人应该有什么责任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的思想是重视现实的人生。
不论过去如何辉煌,那是祖先的成就。我们也不要问将来如何,因为将来很难预测,我们要做的事把握当下,如何面对今天的挑战,好好尽责任,把该做的事做到。
这个世界也很难达到完美的程度,人只能够追求完美,正如曾参说的一句话,“死而后已”。
到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才能说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了,可以安心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