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都知道唐朝禅宗最为鼎盛,六组慧能的顿教法门以截断众流、不容拟议为特色,也给人孤高、不合群的印象。到如今,我们继承的更多的是其中否定一切的外相,这种否定的精神折射到行为准则中就产生了很多规范,其中也不乏神规则。比如,学佛者应该不讲风水阴阳,不讲神鬼祸福,讲了就代表你沉迷其中,是个外道。
但其实大唐时不是这样,我们大唐,真的是一个很开放、很自信的时代,禅宗也是这样。
在百丈怀海时期,百丈山有儒士、有风水大师、有野狐狸,他们在禅宗的祖庭里可谓来去自如、谈笑晏晏。
野狐禅的故事,我们讲过了,今天我们讲一个风水大师是怎样帮助禅宗“开疆扩土”的。
当时,江西有一个叫司马头陀的风水师,这个人非常厉害,据说他验出南昌附近170多处好风水,“迄今犹验”。
喜欢钻研的朋友,请对照图《五灯会元》原文,其余的咱们继续往下说。
2
《五灯会元》也没有交代司马头陀和百丈禅师的关系。我们百度知道,司马头陀在堪舆界是个祖师级的人物,他应该就是百丈禅师的朋友。有些文章说是百丈禅师的弟子,未必然哉,其实又何必呢,据说他年长于百丈禅师,也先于他离世,况且“术业”专攻不同,成为弟子的可能性不大。
百丈山在江西奉新县,在南昌1小时生活圈内。可以想象司马头陀和百丈禅师关系应该很好。有一次他从湖南回来,找到百丈禅师说:我最近在湖南找到一个叫沩山的地方,风水很好,可以供养1500个善知识居住。听这口气,是不是很像地产大神?
我们知道,《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都是说“千二百五十人俱”,也就是说,佛陀讲法,现场一般就是一千多人。而中国的寺院,鼎盛时超过千人的还真不多。司马头陀所看到的沩山无疑是个大菩萨弘法之地,后来成了沩仰宗的祖庭。
说沩山可以供养1500个善知识,不只是沩山有这么大的容量,更贴切的说是此处有这么大的因缘,必定形成1500人共修佛法的盛况。而对这种因缘的洞悉,是风水师最高的境界。
百丈禅师问:老僧住得否(老僧我可以住持得了吗)?百丈好谦逊,甚至有点怯场的意思,1500人啊,老汉俺能hold住吗?换成二树,估计眼睛都绿了,我去我去,我要当住持,我要当住持!
司马头陀一向对这个制定“天下清规”的老汉心有戚戚,您老人家算是名留青史了,俺折腾一辈子也才赚了个行业老大,100年后就没人知道了,还不乘机曝光你的糗事:不行啊,您是个骨人,那是座肉山,您去了弟子不过1000人。
这是什么话?骨配肉不是正好吗?明摆着司马老儿不给面子嘛,徒弟们都看着呢。不过,还好还好,没说俺一个徒弟都收不到。再者呢,叫俺去还不去呢,老了老了还折腾啥?派个徒弟去吧。百丈环顾一圈,弟子云集,江东名士尽入囊中,找个大将还不容易:那你看,我这里谁合适呢?司马头陀开始摆谱,捻着山羊胡须说:待俺一一看来。
司马头陀环顾一圈,一直在摇头,一个也看不上,百丈禅师无法,只好让侍者去叫寺里最牛的猛人,谁呀?首座华林觉。首座,也就是第一座,寺里除了主持就是他了,一般方丈、住持年纪都比较大,首座就是内定的继承人,有什么劳神费力的活就得靠首座领着大伙一起干。
3
多读公案就知道,禅宗有个现象,首座最后籍籍无名的多,典座(煮饭僧)成名的不少。比如石霜楚圆的首座被侍者笑“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说走就走的本事你是有了,师父的意思你梦都没梦见啊)”,比如南泉普愿在做典座的时候就敢骂师父马祖道一“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这老汉闭嘴,在说些什么呢)”。大概是首座处于权力中心,一众围绕,难免自我刚强,而典座为大众奔忙,易于放低身段忘却自我的缘故吧。
果然,华林觉一到,司马头陀并不在意他的领袖气质,而是叫他咳嗽一声、走两步,然后大摇其头:不可不可!
百丈心中大惊,司马老儿,这都被你看穿。看来,不出秘密武器是不行的了。来呀,把俺心爱的典座叫来。谁呀?那就是后来大名鼎鼎、气吞宇宙、开天辟地、虎豹四散的沩仰宗创始人灵佑和尚。
话说灵佑和尚听说师父召唤,围裙都没脱就跑进方丈室:来了来了,是调俺去当首座不?咦,有客人在?司马先生好!司马头陀一看乐开了花,这个伢子好可爱!天真烂漫不怕死!就你了!
百丈禅师心里其实不好受,他多么想再一次“气吞万里如虎”啊,可惜沩山不是自己的菜。晚上,他把灵佑叫到身边,嘱咐他说:“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
注意没,古人要嘱咐传法大事的时候都会选在夜里,比如五祖弘忍付法给六祖慧能也是在夜里,还用袈裟把慧能围起来不让人知,怕人谋害。百丈夜里嘱咐灵佑也是一样的道理,灵佑地位低微,突然给他惊天动地的地位,引发政治斗争是必然的。
4
当时华林觉什么反应呢?一看就知道这人政治不成熟,连“会下办好事、会上好说话”的道理都不懂,唐朝人可能都不懂这个。他立马就找到百丈禅师,硬邦邦地质问:我既然居于首座的位子,典座怎能越过我去做住持呢?
百丈禅师当然理解,华林觉说得是事实,如果没个说法,将来华林觉怎么服众呢。也罢,那就凭本事吃饭。禅宗粉丝们注意,好戏来了,只见百丈禅师对华林觉说:我出道题,如果你当着大家的面能说出一句出彩的话,就让你去住持。你听好!
百丈禅师略略环视一下,指着身边的净瓶说:“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么?”百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净瓶,不准把他叫做净瓶,你把它叫做什么?
叫做什么呢?叫做什么呢?净瓶的同义词有哪些?有哪些?快问小帅机器人,快回答,快回答,师弟们都看着呢!师父是个古惑仔,净瓶不给叫净瓶,神经病。
唉,累死了,爱叫啥叫啥,华林觉恍恍惚惚的扶着门框,说:“不能叫做门闩啊”。真不明白华林觉怎么说出这种话来的,本来还挺同情他,被司马头陀一句话挤兑得里外不是人,可总不能方寸大乱吧。
百丈禅师也知道自己这一掌太狠,可怜华林觉苦练多年,一击之下竟然武功全废,且来看看灵佑又如何:灵佑,你怎么说?
谁知这个围着围裙的家伙竟然不再饶舌,只见他一步步走近净瓶。小子,不要踢,不要踢,这可是大明宣德年出的影青,哦对不起俺穿越了,这是唐朝。
这个煮饭的,一步步走近净瓶,抬起脚,瞄准,一脚就踢在瓶颈上,只见瓶子咕隆咕隆滚下台阶,碎得满地散花。灵佑看都不看一眼,径自出门回去做饭了。
这下干净了,净瓶没了,成了一堆瓷片,你想叫净瓶也叫不了了,还能叫个啥?原来事物的本质就是这样。
在场的大家都集体懵圈,这家伙是魔怔了!不想干了!看师父怎么跟他算账。百丈心疼啊,那是二树居士供养的净瓶呀,手工的,世上再没有一样的了,还是把他派的远远的别在这祸害人了。百丈禅师赶紧宣布:首座把一座山输掉了,哈、哈。
5
这个故事令人赏心悦目,但是真实意思是什么?灵佑是怎样赢的呢?
百丈禅师是个古惑仔,好好一个净瓶不让人叫,存心让人起波澜。
百丈禅师更是个破除的大师,他让你审视这个世界已经形成规范的一切。它是净瓶,所以它不是别的,当它成了别的,它就不可能是净瓶。但是,真相真的不是我们下结论后的样子,真相是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悟:原来人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德相就是净瓶粉碎后所显现的本质,而人间传授给我们的净瓶概念就是执着颠倒,恰如初树一生,东壁打到西壁,跳不出这非此即彼、非东即西、非善即恶,非好即坏、非生即死的二元论的牢笼。
华林觉的“不能叫做门闩”意味着这个东西还可以叫做别的东西,就是二元论的另一个牢笼,业习的力量主宰他习惯于概念、定义、好坏、生死的戏论。
反之,灵佑一言不发,上去踢倒净瓶,可谓惊天动地,他踢倒的是对概念的执着,表达的是决裂的决心,从此没有什么能约束到他,天高地远,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