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95%的行为,实际上是由基因的自发式反应决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跟着感觉走。
进化的过程主要通过基因突变与生存竞争从而实现。
人类至少通过一万年以上的进化时间,才会出现身体上的轻微改变。因此,很可惜,在我的有生之年,就绝对看不到我周围最亲爱的朋友们发生明显的外在进化表现了(如:老胡啊、大龙啊)哈哈,当然他们的衰老与持续变胖的过程不算。
所以,若真的不是人类有一种特别牛逼的“讲故事”本领;
若真的人类不具备大尺度、大时间跨度地去看生命的演进;
若人类没有一种自我颠覆与不断证伪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逻辑探索;
进化,这一词,就一定会变的无足轻重、无关紧要、无人问津而已。
进化与自我进化,两者本质上的不同在于:一个关于生命科学、另一个关于自我醒觉。
人类的思想也是不断演化的,早期远古先民到早期智人阶段的近300多万年里,人的思想基本上以“感性为主”。
譬如说:两个远古先民在森林里同时遇见了一只大型野兽,你认为他们会先理性的分析一下这是什么动物么?有什么弱点么?要不要试探性的打个招呼?要不要跟旁边的人一起商量数到三,然后一起跑?当然不会啦,他们负责决策的神经或基因只会一种判断反应:跑。
人类思想演化为理性层面的时间,距今不会超过30万。
因此,我们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人的大脑中其实有两种心智:
1、自发式心智-直觉,基因决定。
2、分析式心智-理性,思维决定。
换句话来讲:
1、人类95%的行为,实际上是由基因的自发式反应决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跟着感觉走。
2、那么剩下的5%,总该是人类一次理性的决策,自己说的算了吧,实际上,No,它也不过是既定思维的自发式反应,换句话说:给自己那95%的感性,做个自圆其说罢了。
所以,读懂的人此刻会有一种:卧槽的感觉。
每个人,都以为是“自己”在做决策,其实,是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在帮你做决策。
举个例子证明:
100个人想减肥,实质上减下来的或许恐怕寥寥只占2-3%,那么什么原因让减肥变的如此艰难呢?注意,人做减肥这个决定的时候,真的是你的“理性”再做决定么?
还是一种自发式的心智反应,帮你去做了这个决定,也就是那95%的感性;然后呢,没有实现所谓减肥目标,剩下的5%分析式理性决策就开始为自己自圆其说。
我从某种角度来理解:如果思维没有进化到理性阶段,那么人与动物、一棵树木,无不同。
你可以刻意观察一下自己,自己走在路上时,有意识地思考,还能感觉的到自己此刻有意识的思考所占的时间是否少之又少,留意,我说的是刻意观察,如果不刻意观察,人就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做着自动化的、重复性的动作而已。
好了,底层的原理与案例讲到这了,看懂的人是否开始有一种毛骨悚然,推荐一部电影叫《大护法》,带着这个原理去看这部意义深刻的电影,你就会再一次毛骨悚然的感受。
如何破局?我想,唯有进行一场自我进化。
1、自我进化到底进化的是什么?
答:进行心智模式的进化。
什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
所谓心智模式: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
这么说太晦涩难懂,换句话说就是:固有的思维定式。
2、既然人的行为是由基因的自发式反应(思维定式)所决定着,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让这自发式反应更高级一些,为什么不能植入一些更高维度的思维模型进去,通过刻意练习,内化到大脑、神经元中呢?
3、自然选择的两大基石是:基因突变与生存竞争。人类在现代社会中将此发挥淋淋尽致,由于全球化、智能化、市场化竞争的残酷性,唯有通过“基因突变”的形式去适应竞争。
注意,这里的“基因突变”本质讲,就是自我完成心智模式(思维定式)的进化。
4、通过教练指导下对心智模式的刻意训练而进行提升,打破固有模式与舒适区。
教练的作用是什么?及时反馈,正确的及时反馈。譬如:健身房锻炼,有教练与无教练的区别是否不同,我想这个答案又显而易见。
今天文章中,用了多次“毛骨悚然”一词,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认知心理学科中的基本理论,愿短暂人生,我们“有知”、有味、有价值地丰富度过。另外,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