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凉树姑娘
01.
我出生在一个南方小镇。由于家里长辈对男孩的执着,我4岁的时候,家里又添了两个妹妹。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实在是很差,所以父亲就放弃了,没敢再要孩子。
人多粮少,为了养活我们,父亲很早就外出打工了。
而母亲,带着我们仨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活。
我的母亲是被拐卖来的。那个时候虽然年纪小,但总能在大人们交谈中感受到,他们对于母亲的那种看不起。
但好在,母亲是那种很要强的人。别人越说她不行,她就越要做好。她也常常告诉我们:“做人,就要有骨气,千万不能被别人看轻了。”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我10岁就可以帮妈妈干农活,打下手了。童年的生活很艰苦,除了要忍受物质上的匮乏,还要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以至于,我再谈起那段往事时,总会在最后说一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在回到那个时候。
02.
我很少看见母亲哭过。
可是当那阵名叫“珍珠”的台风把我们家赖以生存农作物都刮走了,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哭得不知所措,紧握着电话,不停的问电话那头的父亲:“怎么办?怎么办?”
那晚的雨很大,还伴随着打雷的声音,我躺在床上,一夜未睡。
第二天早上,我跟母亲到把地里残留的水稻,一小撮一小撮的捡了回来。当时我赤着脚丫,在泥水里走来走去,脚底被那些田螺壳的碎渣刺到流血。当然,我那个时候并没发觉,是在回到家里洗脚的时候才发现的。母亲一边帮我挑掉那些碎渣,一边帮我擦药,然后,她又哭了。
而我,在忍受疼痛的同时,脑海里一直想着那凌乱的稻田以及寥寥无几的水稻。我知道,下个学期的学费,又要拖很久才能交上了。
03.
我小的时候特别爱学习,可是我并不喜欢学校。因为总会被排斥,起一些难听的外号,而这些,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我的母亲“来历不明”,所以他们认为,我不配跟他们玩。
老师也不太喜欢我,因为我常常是班里学费拖得最久的学生。
记得有一次开学,我并不知道自己没有交学费,当老师喊每个同学到讲台上领新课本时,喊到一个学生的名字时,我以为是叫我,就急急忙忙的走上去,结果老师板着个脸说:“你上来干嘛,你爸妈都没有帮你交学费,还领什么课本,这是另一个同学的。”
当时的我,面对大家的指指点点,以及意味深长的微笑,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
第一次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多余。
可能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变得很自卑,不爱说话,很多事情都喜欢藏在心里。
内向,成了我的标签。
04.
上大学以后,交了一些朋友,他们都很好。在他们面前,我好像找到了那个迷失了很久的自己。不会那么呆板无趣,不会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可是,也只是在他们面前而已。
我没有太多朋友,对于不太熟悉的人,始终都戴着冷漠的面具。对于周围的一切都表现得漠不关心。在他们看来,我好像就是个“无心”之人。
很多亲戚之前也不止一次的跟我的父母说:“这孩子这么内向可不行啊。应该让她多接触一些外面的人。”
那个时候,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内向就不可以正常生活了呢?
我其实很想要改变,可是心里还是会有一些恐惧,害怕被拒绝,被嘲笑。可能你会觉得我想太多了。
也许是吧,但我没办法控制自己不那么想,真的!
05.
上班以后,我一直在努力的去融入集体,因为我不太想让他们觉得我是那种不好相处的人。但是我又特别敏感,可能别人的一句不耐烦的话,一个不太好的表情,我都会在想,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
以至于到后来我渐渐放弃了去想着怎么跟别人交流,很多时候只能跟自己对话。
可能以前的一些经历,让我变得不太会展现自己的柔弱,不会很容易就跟别人亲近。实实在在的变成了一个我自己都不太喜欢的人,可很多时候,又觉得这样是最有安全感的。
朋友栗子说,你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否则迟早会废了的。然后,在她费尽心思的组局下,我认识了几个挺不错的新朋友。
某次大家一起出去吃饭,期间,大伙聊起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突然,有个新朋友看着我说:“杨,看你这么知书达理,白白净净的样子,小时候一定没有受过什么苦吧?”
那时的我,莫名的想笑。这是什么逻辑?光是看表面,就能够猜出别人的从前也太草率了吧!但是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尴尬的笑了笑。
然后,他也没说什么,转而跟其他人一起侃大山了。
06.
现在的我,正在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只是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还是会有点恐慌。
张爱玲说:“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那么就会原谅现在的我。”每个人的一些特性,都是因为一些经历所带来的后遗症。我想,如果你身边也有这么一个不太善于交流,内向,敏感的人,请你相信,他的内心还是善良的,他只是需要时间来调整好自己而已。
我以前对自己的内向很厌恶,可是如今,我学会了如何去跟它和平相处,也在慢慢的去改善自己,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相信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