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意味着基于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要被重新架构。
“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什么是“认知盈余”,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人们使用媒介具有三种目的:消费、创造与分享。
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累积将平庸变成优秀,而真正的鸿沟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点儿什么。
人口数量和社会总财富的增长使创造新的社会制度成为可能。和丧失理智的群众不同,新社会的建筑师们察觉到,工业化的副产品——某种公民盈余(civic surplus)出现了。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但自由时间的激增和某种社会资产的稳步减少趋于一致,这种社会资产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靠。
电视在提高人们的实利主义和物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能导致个体低估人际关系给生活带来满足感的相对重要性,也因此导致了人们过多地从事产生收益的活动而对关系活动投入不足。将“对关系活动投入不足”这句干巴巴的经济学术语译成通俗语言,就是指花很少时间来陪家人和朋友。正是由于看太多的电视使我们将更多的精力转而投入到物质满足上,因此花在社交方面的时间就减少了。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cognitive surplus),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可以把自由时间当做一种普遍的社会资产,用于大型的共同创造的项目,而不是一组仅供个人消磨的一连串时间。
我们在工作中是办公室寄生虫,在家又成了沙发土豆。
庞大的选择则是一种集体行为,是数以百万计的微小选择的集合。整个人群中不断累积的对参与态度的转变,使得维基百科的产生成为可能。
当我们使用网络时,最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同他人联系的接口。我们想和别人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电视无法替代的诉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社会化媒体来满足它。
一旦你弄明白如何通过一种让他人在意的方式来充分利用认知盈余,那么他人也会复制你的技术,一而再再而三地传遍世界。
人们喜欢消费,但他们也喜欢创造和分享。我们总是喜欢所有这三种活动,但直到最近为止,电视媒介依然只回报其中的一种。
对于我们每年消耗的一万亿小时的空闲时间来说,任何转变——不管多么微小,都可能是很大一部分时间。
人身上发生的最糟糕的事就是,他们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没有用处。
我们平衡消费与创造和分享的能力以及彼此联系的能力,正在把人们对媒介的认识从一种特殊的经济部门,转变为一种有组织的廉价而又全球适用的分享工具。
人类的动机并不纯粹是附加性的,为了兴趣而做事和为了报酬而做事是截然不同的。
内在动机能让行为本身就成为一种回报。
而对外在动机来说,回报来自于行为之外,而不在于行为本身。
内在动机是一张包罗万象的标签,把人们可能从一项活动中获得的或基于活动本身的回报所造成的各种激励因素聚集在一起。
自治的愿望(指决定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和有胜任感的愿望(指能够胜任我们所做的事)。
口头反馈似乎就像另一种外在报酬,如同金钱一样。然而当它被很真诚地表达出来,并且出自于某个接受表扬者所尊敬的人之口时,它就成为了一种内在回报,因为它的形成依赖于一种联系的感觉。
一,人们有机会在鼓励内在动机的方式下行动;二,这些机会在科技的支持下变得可行,但机会本身是人造就的。
要实现共享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能使分享便宜得近乎免费的媒介;第二,鼓励分享的默认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