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妈妈一辅导孩子写作业,就立刻从满目慈爱变得张牙舞爪,一股火‘腾’的一下就蹿了上来。任何人都要小心自己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记住这个词:莫名其妙。
按照樊登老师和家长的对话,莫名其妙是表象,往深里探索一下,一定有潜意识在等着你。
——这种潜意识或是源于曾经的错误和错误的预判。“当一个人把犯错等同于不被爱,或者把犯错等同于不被尊重,把两者错误地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对自己苛刻地上纲上线”。
所以当孩子发生一些错误,我们也容易上纲上线,面临对待错误的方式就会重蹈覆辙,希望孩子不要犯错,希望孩子要尽量完美。
——这种潜意识或是源于内心的恐惧和责任的划分。“父母觉得自己不能被批评,因为从小到大面临批评的感觉太恐怖了,恐惧的心理已经占据了他们的潜意识。所以,当孩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第一时间是撇清关系,迅速找到一个可供指责的对象,这就成功了。”
书中提到“父母盯住孩子,让孩子‘忍辱负重’地写作业,起到的是反作用。孩子会用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来应付父母。”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得失,但又在这个过程中习惯于把孩子的问题归结于孩子自身。
要改变这样的问题,其实要建立起课题分离,要认识到学习是孩子的课题。父母把注意力调整到自己的状态中,通过自我疗愈的方法,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改变行动。按照《不管教的勇气》的观点,父母需要做的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需要合理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
——这种潜意识或是源于压迫的诅咒。“你将来能挣到钱才怪”是父母曾经可能施下的魔咒,带来了孩子即使赚到钱了,也会莫名地不舒服不适应。这样的压迫性的语言,很多家长喜欢用,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其产生的长远效果就如“蝴蝶效应”,一句话可能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如果有这样的话语体系是值得高度关注,也需要进行调整的,只有我们自己调整好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让我们的语言不是魔咒,而是温暖的安慰剂。
莫名其妙的怒火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去熄灭,人生的修行是需要持续不间断的,不能存有侥幸。我们需要在成长路上,把潜意识的问题挖出来,自我改变,自我提升。
一旦觉察到“莫名其妙”的感觉,请一定按下暂停健,刻意联系,让自己远离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