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一家人踏上了家乡扫墓的小道,家乡人称之为“做清明”。这时节,大家忙的、做的、言语中的都离不开这个话题,也许这就是国人骨子里的传统。
家乡的墓地是那种比较零散分布的,一般在田地之外的地头、荒山上开出来的,和城市人那种集中在一起的完全不同,城乡差别在这方面也是有的。
这时节,手捧清明花、提上贡品,一个家族的男女老少都会出去走一走,一是缅怀先祖另外也算是踏青了,尤其是在今年宅家许久小城稍稍放松了人员流动管控之后。
踏上熟悉的小道,前有长辈领路、中有同龄相陪、后又晚辈追随,一行人犹如一段朝圣的小队。乡村的风景在这个时节还是比较养眼的,黄的油菜花已基本谢了,绿的草开始上了镜头。勤快的农家人,早早的就开始翻地、整田,一年的收成化在这迎春的劳作中。
除草、清沟、培土、上贡、祭拜,乡村的礼节在数十年的传承中丝毫未变,代代相传的程序不因人的身份有遗漏,此时,大家都怀着虔诚的心亲历亲为,即便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时候也不落人后。放眼四周,高高低低的墓碑、深深浅浅的碑文,镌刻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那也是我少年时翻看家谱的凝重。
遥想童年时分,这时节正寒去暑来,脱单的轻松总是不可明喻,也一如今日般也不也去,周边的空气是清新的、翻开的泥土散发着特有的腥气,同村的大伯们身着单衣手扶犁把,挥赶着耕牛在水田里忙的不亦乐乎。
犁耕过户平整的田地,在灌水之后略显平静,只有田地里隐藏的小蟹在角落里吐着小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