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觉醒来,无心练字也无心看书,端着茶杯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移民安置区工地尘土飞扬,心想不如出去走走。
拿起电话,一个个翻看通讯录,想着朋友们有的忙于扶贫下乡,有的好不容易周末回家与家人团聚,有的恐去了会泽亦或是昆明探看读书的子女,都不便联系,于是拨通了既是侄子也是学生的孙维的电话,那边也是爽快的答应了。
两个人,说走即走,连水都没有买一瓶。
上了车,才开始谋划目的地。侄子任凭我吆喝,去哪都不反对。闲聊中感觉到侄子似乎在恋爱,因为还没有考上工作的缘故,似有许多的不确定。有故事的人,应该去华弹走走。想定,便轻拉档杆,轰足油门,一路向西,直奔金江对岸。
车过葫芦口,路有些颠簸,车窗外看见公路两边一排排整齐的柏树向后退去。侄子建议到江边沙滩,看看能不能捡到精美的奇石。我欣然应允,穿过一片甘蔗林,踩着松软的沙土,一溜小跑到了江边的沙滩上。
对面的巧家县城真美,忍不住拍了几张。
老远看见一个垂钓的兄弟,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想也是没有收获,连白都不愿跟我们搭。也罢,不要坏了他的心情。我们爬上公路,继续向华弹街前进。
到了街口,几棵几人才能合抱的黄葛树依然枝繁叶茂、苍翠挺拔,残留地面的砖瓦显示:这里属于白鹤滩电站水库淹没区即将搬迁。
刚在街口车场停好车,侄子大呼有发现。
赶紧用手机百度,才了解:字库塔,乃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敬天惜字,也体现先人对于文字的敬畏。古人认为,文字是“古圣贤心迹”,因此有字的纸不能秽用,即使要焚烧,也要有专门的礼仪、场所......看来,华弹不简单。
师徒俩徒步继续前行,看到邮政所门牌上的“洼乌街”,方才记起儿时许多老辈人口中的繁荣、热闹之地,正是这里。也想起了史书上说的石达开当年便是从米粮坝渡江经此入川北去大渡河的,还有红军长征路过这里的故事。
来到“洼乌街”中段,有一座石桥,只有一个拱洞,桥栏和桥面都是老青石,看起来仍然十分坚固。
看到我望着桥边的青石桥栏发愣,侄子开玩笑问当年我和他二嬢谈恋爱是不是在这里坐过。还真被他说着了,那年我巧师毕业分工在炉房,十分的不情愿,于是开学才一个月刚放国庆假,就迫不及待赶回师范,在球场边等到女朋友,相约第二天徒步赶华弹。23年前的往事一幕幕印上心头......
我开始在侄子面前夸夸其谈,眼角瞥见侄子羡慕的神情,我竟然有些得意。
裤兜里的电话急促响起,是媳妇催回家做饭。想着还有南华宫没去,还有古渡口没去,便对电话那头撒谎说等寻找到华弹泡粑买着几斤再回。看到侄子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便唬他不能学,撒谎要不得。而心里暗自欢喜:媳妇真听话。
可是,几百米长的洼乌街今天是闲天,连卖凉粉的摊摊都看不到,哪来的泡粑呢,倒是看见那家最近几年被巧家人捧红的辣子鸡饭馆还开着门,只是没有生意显得冷清。无奈只有悻悻的返回了。
一路返回的车里,侄子仍然不停地说着他们大寨中学毕业那个班的同学哪个工作了,哪个发达了,哪个背时了,而我的脑子里却回忆着二十多年前的那次徒步赶华弹......
哪个星期,我要说服媳妇,再赶一次华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