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上课的时候,课后有个同事找到我,说之前参加过我的课程,有问题想咨询我,我问你:他说他不想做地产行业了?当然我肯定得问问啥事情?他跟我分享了发生的事情:我来公司上班已经有整整两个月了,还一单都没有,刚从学校毕业出来,以前在学校各方面都是比较厉害,在最近的一个星期五终于在电话CALL客中有点希望,于是非常积极努力的去打电话找意向客户,天啦,居然约到两个别墅客,答应周六一起去看房,他忍住心中的愉悦,也没跟上级说这个事情,继续打电话,想再约一个客户,有3个他就可以好好表现一下,在同事面前也有面子,默默的打电话。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真的是又约到了一个客户,也是有购买别墅需求的。我悄悄的预定了第二天上午去惠州看房的车。第二天早早的起来,再6点多就起来了,客户约定的在8点打电话,终于等到快8点了,赶紧给客户打电话过去,结果拨打的第一个电话:“您拨打的电话已转用来电提醒,请稍后再拨”马上挂断拨打第二个电话“您拨打的电话已转用来电提醒,请稍后再拨”他有点着急的冒汗了,拨打第三个,终于拨通了,可是一直都没人接听电话,于是他就一直在半小时就来回拨这三个号码,从8点多一直等到下午一点,这三个电话也没有说上话,他很失望的下午继续拨打电话找客户,一直答应和女朋友一起看电影,终于买票去了,晚上8点半下班,然后买了晚上9点半的票,买好了饮料爆米花和女朋友进场,电影开播还没15分钟,突然电话的震动峰鸣传来,拿起电话一看,原来是今天答应去惠州看房的别墅客,他赶紧接电话,原来这个人想找个本区域的学位房,问目前有哪些在卖的房源,他丢下女朋友后回到公司,查楼盘系统。给他匹配了3套房源,可是一直客户都不满意。说到这里同事就没再说了,
亲爱的各位同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帮助他呢?我决定先走到和他一起,先与他共情:原本优秀的你在来两个月还没开到单,考核期就快到了,你很着急,也有点犹豫,像热锅的蚂蚁每天坐立难安,好不容易找到2个别墅客,你心里好比久旱逢甘霖的通透土地,兴奋的,继续寻找第三个中,充满热情的和希望感,心理美滋滋的。 一整晚都是在兴奋中度过,早上一起来,充满期待,可是拨打3个电话都打不通的时候,你心急如焚,焦虑纠结中最后为这样不守信用的做法有点愤怒。没想到稍微舒缓了些,和女朋友看电影又接到这个别墅客的电话提出的需求,你喜出望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感,最后多次匹配又达不到客户的需求的,你是又着急,又无奈不知道怎么办?又疑惑问题出在那里,这两天,你真是过的太不容易了
当我说完这些的时候,那个同事之前脸上的纠结瞬间坦然了很多,几分钟的聊天,让他恢复能量满满。那么我对他的帮助达到目的了,
共情并不能解决问题,他只是一种进入对方心里,看到他的心跳状态,你把这儿状态反馈给他,当你感受到他的感受和他真实的感觉越接近的时候,她会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从上述例子看的出来,情绪是流动的,情绪有层次感,比如“害羞、羞耻、悔悟、忏悔、后悔”这些感受和情绪的程度层次是不一样的?前面说到,共情不等于解决问题。但神奇的是,当做到不带评判的倾听,去进入她的世界,和她同频之后,你会发现,原先和客户一直纠缠的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共情好比照镜子,也就是,如其所是地去映照对方的情绪。当我们能在另一个人的眼中看到自己情绪和内在需要时,我们能够更有力量来调整自己。管他什么“应该”“不应该”, 这两个词除了能给人添堵,没有任何用处觉察、接纳、传递先照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