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ie最近读了一本很温暖的书,周国平《宝贝宝贝》。断断续续看了蛮久,本周终于看完啦,推荐给大家!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著名作家、哲学家,在痛失大女儿七年后,于53岁那年迎来了二女儿啾啾。这本书以一个父亲的视角,记录了啾啾从出生到小学的点滴,其间充满了对教育的思考。
养育孩子,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有多少欢笑,就有多少辛劳。父母这一项职业没有培训,不是人人生来就会当父母的。
这本书正是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能养出一个快乐的孩子?
一、给孩子一个明亮的童年
童年是人一生的起点。一个明亮的童年,能给人带来强大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反之,一个黑暗的童年,将是挥之不去的阴影,跟随着人的一生。
《白夜行》中的高宫雪穗,《黑暗荣耀》中的文东恩,都是经历过黑暗童年的人。最恶劣的迫害,往往来自于最亲近的人。将她们推进坟墓的那个人,正是亲生母亲。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她们,见证了太多人性的黑暗面,最终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她们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1.陪孩子好好玩
“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观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而是生活的单调、刻板、无趣。”
在周国平眼里,陪女儿玩是最重要的事。作为父亲,他无疑是个称职的玩伴。他总是耐心地给啾啾讲故事,陪她玩游戏。父女俩嬉笑打闹,乐此不疲。
保持一颗童心,好好陪孩子玩。在制造、寻找有趣事物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智力自然而然得到发展。
2.在能力范围内付出
“妈妈为了你省吃俭用,给你买这么贵的东西。”
“爸爸早出晚归,拼命加班,还不是为了给你买房。”......
类似这样的话是不是很耳熟?
有些父母习惯于对孩子“自我感动式付出”,他们以爱之名,超出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去做一些事情,抱着孩子必须“开心接受”的期望。往往感动了自己,束缚了孩子。
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爱,无关钱多钱少。在正常范围内付出,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3.顺应孩子的性格
劳伦斯曾说:“孩子的性格并不只是其父母性格中各种元素的重新排列组合,其中有的元素在其父母的性格中根本找不到。”
每一种性格都像硬币的两面,有利有弊。比如,大咧就容易粗心,严谨就容易胆小,追求完美就容易细节控。
周国平强调不要致力于去改变孩子的性格,主张“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它产生好的结果。”
二 体制教育的弊端
四、小结
龙英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说,“蒲公英每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是件一次性的事,错过就不再来。
看完这本书,我想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记录女儿的成长。
愿有幸成为父母的你,能够停下匆忙的脚步,陪孩子一起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