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拿着的火炬谁来传递?

我的父亲在今天刚好去世一年。他的去世日不是自然安享,而是我们给他的选择, 这是因为今天的高科技手段,把他的去世日拖到了现在,如果还想继续拖,可能还能坚持几天,但前途是暗淡的,最终的结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医生动员了几次,让我们没必要再拖下去,这样就决定了他今天必须离开医院,哪知把各种医疗设备一撤,他立马就不行了。

他的心脏就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在经过漫长的赛跑后还没有到终点就倒在了路边。这是一个令人遗憾与唏嘘的事,同时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出生命的可贵,到了最后,居然以分秒来计算。

父亲的去世,我没有悲伤,而是一种无边的怅惘,一种对于人类生存法则的梦魇般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无论你在健康的时候是多么的炫耀,但最终要走出这个灾难般的怪圈却很难,于是突然有了一种解脱,一种替他走出病痛,从此再也不忍受那种镣铐式的束缚与火辣似的煎熬烤而庆幸与祝福。

但是他的痛苦却是没有了,可人也不存在了。这就是人世间有的事“既不能两全也不能兼得”的一个严酷现实。

我一辈子都在追求理想,希望自己的生活怎样怎样,尽是往好处想,直到今天才明白,有些事你就是做到一百倍的努力,又能怎么样呢?

生命的运行早就在人类意识的控制之外,我们只能认识它尊重它顺应它,这样才能在这个世上呆得久一点,否则就将是摧枯拉朽般的被洗刷与淘汰,这就是生命的定律与法则,也是生活的真相。

所以回过头来,我们不禁要想到的是:珍惜生命,利用活着的每一天,去做有益的事情。只要健康的活着,就是一种奢华!

父亲的病拖了三个年头,该承受的压力,该忍受的悲伤,该流过的眼泪,也都在他查到病情确诊后就开始了。但后来清醒的认识是,只要是人,随便哪一个都免不了要走向一个衰老的结局,只是各人所遇到的具体方式不同而已。

这样,严峻的课题就来了,那就是用医疗干预来延长生命所需的昂贵费用和他个人要经受的长期痛苦,这两者加起来却是一个漫长的战线,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但作为人,这时却不是这样去算账了,而是以在世上能存活多久来计量,每当你能多活一天,你就算打败病魔成为赢家的一天,所以为了追求这个和健康人同步的待遇,好像只能这么做,才是一件心安理得,符合常情的事。

这里我想说的不是我父亲经受多少痛苦,或者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他在健康时所经受过的人世间的沧桑和靠个人奋斗所积攒下来的精神财富的问题。或者说,他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来到这个世上,其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定位,就是他作为一个平头百姓不注重公益事业一心为了自己的小家其精神价值又在哪里?从他一生聪明好学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来看,那是有价值的。虽然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也把自己的小家干得风生水起,其效果始终维持在温饱线以上,同时好像还比周围的人稍微好过那么一点点,这就算不错了。

今天看起来,这个目标好像也太低了,或者说那不算什么目标,但放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是这个目标,也有许多人是不能实现的,特别是他这种只上过初级小学,文化水平很有限的人,那就是一个奇迹了!

父亲一生的成就不在文字上,而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上,一个铁匠的营生。这是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因为还在读小学,村上就有人提出他们是白吃闲饭,应该下地劳动,这样他就被历史的潮流宣泄在了一个无法顾及自身前途的岸边,在老一辈人的指点下学起了铁匠手艺。

据说他跟着那个姓徐的师傅正式烧铁捶打也就只有三十八天。三十八天,五个半星期,能学到什么?这是今天的人不敢想象的。但从后来他所具备的一点精湛的技术来看,好像都被浓缩在了那个三十八天里,这无疑是一种假象,或者说是一种假象掩盖下的揣测。

一门手艺的练就,那是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去磨练与捶打的,同时还得不断地思考与探究。所以三十八天就能学有所成,那是不合事理逻辑的,也不符合事实根据。

三十八天的确不是能够成就一个具有精湛技术的铁匠的终点,但它却是一个步行万里艰苦创业的起点,这正如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就能认识很多字一样,对于铁匠所具备的各种要素他已经知道了,剩下来的事情就是靠自己亲自去实际操作与摸索了。

所以这三十八天,我们只能理解为,使他完全学会了铁匠的操作流程和一些基本要领,余下的事情,只能靠他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这就像在战争年代,要想成为将军与元帅,只能在战争中去学会战争。

父亲从事的铁匠生涯有四十多年,所制作的各种铁器农具可以说能堆一座小山,其产品也是远近闻名。由于他的技术过硬,许多老乡都要来找他,以致造成退休后市场紧缺,有些“洛阳纸贵”的意味。这应该是他一生的荣耀,也是我们今天能够值得一说的地方。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能干的工匠,其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积极进取,大胆革新的精神,在他那里完全做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与生动鲜活的体现。

可是现在,他留下来的那一整套铁匠工具,却无人来传承,如今已是锈迹斑斑,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想当年,正是他的这一些看似简单的工具,不知给全家人创造了多少福利,真是受益匪浅!

每当过年过节时,我们家的餐桌上都会有肉食,哪怕那时是买布需要布票买肉需要肉票的时候,他都能通过自己的神通把市场紧缺的东西搞到手。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

父亲虽然文化不高,但他脑子很灵,善于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也善于观察和思考周围发生的一切,这就像他手中使用过的铁器,虽然笨重,却把它们磨得呈亮,用起来也很顺手一样。所以,他说出话来即使有时不免世俗,但细细品味,却也蕴含着一些道理,这是他周围许多人无法跟及的地方。

比如在教育子女方面,常常会听到他这样一句话:“老天爷给你一张人皮就脱手,却不管你是龙还是蛇。反正是龙就上天,是蛇就钻草!”

第一次听见这句话,感觉是糟透了!这与现代教育的宗旨简直是格格不入。试想我们这个社会如果不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教育,有多少人在走向歧途时却还不知道,这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娇纵而让他们身陷泥潭吗?

细品起来,这个话里面包含着好几层意思,既透露出自己文化有限没法教育的无奈,也折射出子女太多无法顾及的烦恼,还隐藏着一种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的明哲心理。

但是,经历了一些事情后,特别是对一些人怎么教育都无用时,这才发现他的这个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是“龙”的,它就一定会成龙,在天上腾云驾雾,来去自由;是“蛇”的,怎么去扶也无用,这就像那个烂泥巴一样,始终扶不上墙,除了被搞得满手是泥,就是一事无成。

他常常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书读得太少,所以很羡慕文化人。最让他难忘的是年轻时参加的一次批判大会。那个上台讲话的人,拿着几张讲稿,在台上呼风唤雨,雷霆万钧。这人他认识,平时看着不怎么样,但在关键时候却崭露头角。原来他居然是既有口才又有学识的文化人,拿着几张纸就能在几千人的大会上口若悬河,让许多人都望尘莫及,这比他拿着笨重的铁锤强多了,真让他羡慕不已。可惜自己这辈子与“文化”失之交臂,羡慕又有什么用?还是回家把自己的锤柄捏紧些,那才是正事。

当然,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心灵触动,更其重要的是,在他的脑子里,长期有了一种感觉,那就是书读的少所产生的被动。所以他羡慕学历高的人,认为他们懂得很多道理,看问题也很深远,还能把许多体力劳动者不能解决的问题给迎刃而解了。

这可不是他最初的发现,而是经过几十年总结出来的。总之一句话,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终于发现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就是他所说的“读书”,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开改开放以来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更让他体会到了这一点。

他这一辈子,可能什么都不怕,就怕没文化。他说没文化信息就不灵,脑子反应也不快,许多问题也考虑不周,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他说,这辈子没输给过谁。如果说确实“输”了,就输在这个没文化上。

父亲是一个强人,这不光表现在他几十年的工匠生涯中,更表现在他晚年战胜疾病的精神世界里。今天细算起来,从他四十九岁起心脏出了毛病算起,前后经历了三十年的病痛折磨。

三十年前,他是一座巍然屹立的大山,什么毛病也没有;三十年后,他却成了一道时刻都在防洪的堤坝,因为到处都是千疮百孔,需要不停地堵漏。特别是最后的十年,由于身体内部的某些资源已经枯竭,这不得不使他去做百般的努力。漫长的岁月,只有无畏的勇士才能做得到。他所走过的病痛里程,就是一个无畏的勇士前进的足迹。

纵观父亲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勤劳的一生,彰显自己聪明才智的一生,办实事求实效的一生,其精神价值依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这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人家来说,已经足够了。有了这种精神,即使不求发迹暴富,也会得到安居落业,衣食丰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外婆的三女婿,就是我父亲。他虽然排行“老大”,但在我外婆眼里,他只是三女婿,因为我母亲排行“老三”。几十年的风云变...
    学上嘉双阅读 462评论 0 1
  • 这几日老天傻了似的,总哭丧着脸,将秋雨连绵的景象渲染到了极致。这样的日子,人易受感染,郁闷,心里头堵着什么...
    余生有爱阅读 430评论 0 3
  • 爸爸语录(一):古人说,“十分精神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我认为这句话很有哲理。 (二): 为人处...
    薛顺堂阅读 1,742评论 1 8
  • 江南,夏夜。 月光恹恹,夜风也恹恹,偶有虫鸣也恹恹。 夜幕下,山峦早已恹恹入睡。 唯独林府大院依然灯火通明,任谁见...
    红尘久客阅读 3,170评论 82 43
  • 公元前三九九年春夏之交某一天,雅典城内,当政的民主派组成个五百零一人的法庭,审理一个特别的案件。被告是哲学家...
    叮咚您好阅读 72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