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人体器官与长度单位的关系

不提了,一个绝好的文章题目与文章部分内容,在我发出来之后不到三分钟就看不到了。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这样,一切都靠你自己掌握。为了不浪费我一天多写作时间,也为了给大家普及一些知识,还是删除一些内容,重新发一下吧。文章的流畅度差了许多,就看知识吧。

说到长度单位,我们中国人用的最多的大概是丈、尺、寸。我们就从这些长度单位说起。

先说“丈”。我们知道,要对某个物体的长度给出一个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描述,其前提就是大家都知道测量该物体的标准是啥?这个标准是不是为大家所共知。否则,你对某物体长度的描述,别人就无法理解。比如,你说这根木头有一“船”长,内地人与沿海人的理解,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内地的船与沿海地区的船,完全不一样。那么,一般人最熟悉的是啥呢?——是人!对,就是人的自身。所以,古代就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于是,一个普通男人的身体高度被确定为“丈”,从此,出现了“丈夫”一词。

再说尺、寸。《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最初的尺是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平时生活里说的“拃(zha)”,长度大约是20厘米。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在《圣经》中也有一个与此相同的单位:“虎口”,英语为“span”。这与我们所说的“拃”---手掌全部打开后拇指尖与中指尖(或小指)之间最大距离的定义是完全一样的。不过,在西方国家的官方正式使用场合,“虎口”是个有具体固定尺寸的度量单位:1 span = 23厘米。也就是说,1span的长度是精确而不是大约莫的。

关于尺,外国还有一种说法,尺是指从胳膊的肘部至中指尖的长度。这个长度在古代以色列有专门名称---“肘”,又称“肘尺”、“腕尺”。1“肘”大约在18-22英寸之间,合46-56厘米之间。这与西方人个子高有关。我们把胳膊的小臂骨称为“尺骨”,不知是否与此有关。商代的1尺是现在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1尺是现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各诸侯国尺度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度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1尺为22.12厘米计算,他的身高应该在1.8米以上。他的这个身高即使在今天,也可以算美男子了。在我国,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指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或小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所谓“寸”,是从尺度之下分出来的长度单位。十分之一尺为“寸”。不过,在中医里,寸则是与本人手指有密切关系。在寻找穴位时,中医有“同身尺寸”之说。意思是,每个人穴位的位置虽然相同,但每个人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因此确定穴位时必须用自己的手指。一指宽——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即一寸。三指宽——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一关节宽度的和,即二寸。四指宽——食指、中指、无名指第二关节和小指第一关节宽度的和,即三寸。由此来看,寸也是与人有关的。

说过了丈、尺、寸,我们再说说中国古代其他长度单位。在寸以下的长度单位依次有:分、程、发。《说文解字·卷七·禾部》程字: 十发为程,十程为分,十分为寸。这里说的“发”,就是指头发。“发”,也是当时划分的最小长度单位。成语“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中的毫、厘,也是长度单位。其实际上对应的就是发、程。

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墨、寻、仞、扶、跬、步、武、常、引、里、”等。

“墨”,等于五尺,也就是半丈。《国语·周语下》:“夫目之能察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韦昭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墨,从土黑声,显然与人体无关。不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个与人体有关的长度单位“庹(tuo)”,就是双臂伸展后的长度。1“庹”大约合“5尺”。据说,这个“庹”的长度单位与读音还是从国外传来的, 而1“墨”也等于“5尺”。那么,是不是这个长度单位是从国外传入中原后有了内地的读音,1庹=1墨?

与墨相似的还有“仞”。《正字通》:“古以周尺八尺为仞,中人之身,长八尺,两臂寻之,亦八尺,两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短长以寻,度地以步。”按照前面说的周尺为19.91厘米,中等之人的身高八尺,也就是160厘米左右,与实际基本相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由此,寻常一词,其实与人体也是有密切联系的。知道了寻常的含义,你再读杜甫《曲江》诗的颔联“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用“寻常”一词的这个歧义,作为数字与“七十”结成对偶,你就不会再大言不惭地说杜工部这句诗有对仗不工的毛病了。

扶,这个长度单位大家不太熟悉。古代有“1指为寸,1扶4寸”的说法,就是四指并拢的宽度为“1扶”。《公羊传·僖三十一年》:“触石而出,扶寸而合。《注》侧手曰扶,按指曰寸。”《韩非子·扬权》:“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 陈奇猷集释引旧注:“四指为扶。上於度量少有所失,下之得利已数倍多矣。” 既然是四指并拢的宽度即为“扶”,那么,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以色列长度单位(hand breadth):“掌宽”。扶与掌宽是完全一样的。可见,中外的长度单位多与人体有关的规律也是相同的。

跬(kui),从足,圭声。古时称人行走, 举足一次为跬, 举足两次为步, 故半步叫“跬”。步,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成语耳熟能详,运用自如。不过,步在作为长度单位时,是有确定数值的。中国历朝对“步”的规定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史记》:“舆六尺,六尺为步。”既然说到“步”,我们就还要介绍一个长度单位“武”。《国语·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 韦昭注:“六尺为步, 贾君以半步为武。”武,止戈为武。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三尺。再靠近了,可能就要动武了。古时候,我们的先人就界定了人与人之间安全舒适的距离。可惜,现在全丢弃了。公交车排队登车时,几乎是间不容发,被挤的人能不发火吗?

引,十丈为引。《前汉·律历志》其法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引者,信也。《注》信读曰伸,言其长。

里,最初是指民众聚居地,后来引申发展成为长度单位。里是中国最大的传统长度单位。古以三百步为一里,后亦有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者,今以一百五十丈为一里。

后面的内容删除了。不想修改了,就这样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7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4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8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99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09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67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7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2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9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67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9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8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5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