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三)之穷弱之人何以爱犹豫而无抉择?

《一句顶一万句》读到第126页: 寡妇吴香香看中了他的孤寡一人和县政府种菜的活,杨百顺要娶吴香香,就要改姓,“不能姓杨,得姓吴”,先前杨百顺为了在老詹那里有个容身之所,把名字给改了,现在为了结婚不仅是入赘,还得改姓,底层人的苦恼,为了生存连个姓名都保不住,从一开始杨百顺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没有选择的被动地位。

媒人老崔的话,更是毫无尊重可言:见杨百顺考虑,老崔一下又急了,朝地上啐了一口痰:“以为你是个识时务的人,我才给你张罗这事,谁知我话还没说完,你倒先琢磨起来了,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配不配得上这琢磨。”“你家是个卖豆腐的,你是个种菜的,除了有个光身子,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吴香香不娶你,人家能娶到别人,你要过了这茬口,怕是要打一辈子光棍”。放在平常,媒人得两头说好,这个媒人老崔,上来就是一顿疏落,明明是别人看上了自己,想借助自己在县政府谋差的势,来达成她的企图,还不允许自己有半点犹豫思考。杨百顺为什么没有主动权,就是太老实了,遇有不公不敢愤起抗争,骂回去,只会顺着别人的思维来看问题,对别人口中序虚张声势说出来的危害性深以为意,自卑心和缺乏思考使得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从而没有思索别人言行上的真假,没有关注自身的优势,底气不足,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丧失了主动权。越是这样越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吴香香后来出轨偷汉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识不足则多虑”意思是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所以有时候,多思多虑、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给我们的,而是自己见识浅薄造,底气不足造成的。就像杨百顺犹豫着为什不是女嫁男,而是男嫁女;犹豫着明媒正娶怎么娶,在哪娶,家里人支持不支持;犹豫着要不要娶吴香香这个寡妇,娶了之后要不要帮她养孩子;犹豫着自己将来发达了或是自己不能在县政府种菜了,入赘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要不要结婚,中间拐了好几个弯,总是在衡量各种利弊,而不是去思考自己怎么去克服犹豫中的难题,没有决断力,总是把未来的希望寄托于外在,而不是自我内在上。这点,神父老詹就看的很明白,告诫他“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的命运,栓到别人身上”

神父老詹还说“咱自个儿啥都没有,就不能怪别人有苛求了,咱自个儿说不起话,就不能怪别人有言在先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很多人对那些明明看上去不合理的事,还要反复去斟酌,不敢做出直接拒绝的决定,说不了硬话,这其中的缘由就是弱:自身的思想弱、自身的物质条件弱。自己的物质条件弱在于自己没钱没房也没有车,也没有家里人的支持,思想弱在于明明是他人攀自己的高枝,自己却认识不到这点,不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处处显得底气不足,反被别人轻松拿捏。

不从自身优势出发,缺乏深度的思考,对别人的话深信不疑,没有魄力主动性,这或许就是弱者得不到尊重,越来越弱的原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过《蛙》之后,真正意识到茅盾文学奖作品来头不虚,自此才开始有意识地去查看历届获奖作品。与《蛙》同届的作品自然是最...
    manofmountain阅读 5,522评论 3 5
  • 这是一部刘震云写的关于底层老百姓家长里短的小说,这样的主人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非常接地气。它主要分成两部分,前一...
    熏莉阅读 4,832评论 2 0
  • 一个家里卖豆腐的叫杨百顺的孩子,因为不喜欢卖豆腐,更和卖豆腐的爹老杨说不到一起,一次,父子俩闹矛盾后,杨百顺离家出...
    沐超凡小姐姐吖阅读 2,795评论 0 2
  • 今天我们要讲的书,名字叫《一句顶一万句》,会不会觉得很好奇,有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这么厉害,一句顶一万句呢? 这部...
    绿叶zll阅读 5,551评论 0 0
  • 今天我们要讲的书,名字叫《一句顶一万句》,会不会觉得很好奇,有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这么厉害,一句顶一万句呢? 这部...
    绿叶zll阅读 4,716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