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发现,本来是指善心的自然体现,后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语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
有同心问,《孟子·告子上》那句话没有“良心发现”啊!小编没搞错,“良心发现”还与朱熹有关。《朱熹集注》解释那句话说:“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所发见者。”
“知善知恶是良知”,如果有人一时难以分辨善恶、天理人欲呢?看看王阳明对周道通同学是怎么说的。
【译文】
古本《易经》近来已经有人刊刻,虽然与道通你手上的版本稍微有不同,也没有大的差别。不过其中有些地方还是可以商榷的,只是我在忧愁痛苦中未能顾及,请你不要急着刊刻,等两三年之后,你的学问越加精进,我们才慢慢讨论,怎么样?
《易经》,说的是我心中的阴阳动静;动静掌握好时机,《易经》在我心中了。自强不息,因而努力有所成。孔子说:“五十岁学习《易经》,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现在以道通你年纪轻轻,已经在学习《易经》了,恐怕不适宜急切求成。你在朋友之中最为温润典雅务实求真,也奔忙于这种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情,是否没有深思吧?你的仆人要回去,我头脑昏乱马虎下笔,不能清晰表达我所想,希望你明白。
收到你的信,明白你请假养病的原因,家里母子兄弟间的真诚,让人有足够的快乐。信中讲到的做学问工夫,大都没问题,也表明道通你平日用工见效。但是对于“良知”这两个字,理解尚未透彻。现在暂且按照信中所讲的工夫切实去做,时时在良知上去领会,久而久之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又与今日所讨论的不同了。多得你的兄长寄来药物,只是人病的严重,草药也没多大作用,不想急着另外写信,顺便表达我的问候。
你给我看的《祭田记》,意思挺好,只是太著意,要说许多道理,便觉有言语修饰太过的问题。这也是最近我的学生们作文的弊病,也不可以不明察。
我希望安慰学生,即日也请假回家了。他为完成母亲的祝寿图,向我求几句话,挺坚决。因为我腹部的疾患发作严重,便大概说说基本意思,幸好你明白!你的稿件我修改删除一些字,奉还。新书一本,寄给你看。
所谓良知,即孟子所讲的:“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谁没有呢?但是有些人不能致这个知而已。致这个知,就是所谓的扩充是非之心,从而知的作用无穷了。你的来信既说“良心发现”,跟着又说“不能分辨疑似的天理及人欲”,那么所谓“良心发现”是什么鬼?
“知行合一”的学说,针对的是近世学子把知行分作两回事,一定要先去知才去行,导致终身不行,是所以不得已才说的补救偏颇时弊的言论。学子们不能身体力行,而又纠结于言语,偏向越来越远了。行的明察自觉其中就有知,知的清楚实在本身就是行。你细心思考这句话,应该能有所觉悟,无需徒劳纠结。你寄给我的《答明公语》,也没有什么错误。如果觉悟没有明白,而总是去议论,反而蒙蔽了道,不如我的说法的浑然天成,不失为真实的话语。你胞弟回家,我来不及对他多赠言。也是希望他努力学习不要懈怠,告慰长辈的期望。随便说说。
现在志同道合的人之中,往往把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视为进修道业的拖累,这也是进修道业的志向不专一,不勇猛罢了。如果进修道业的志向能够勇猛专一,那么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等事情都是进修道业的基础。颜子当时在陋巷,不影响自己的快乐,也正是生活穷困的时候。当时的颜子、子路,难道不用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固然是有人不能忍受这些忧虑啊!最近听说道通你处事特别落魄,然而爱莫能助,希望用这些话作为警醒罢了。
【原文】
古《易》近时已有刻者,虽与道通所留微有不同,囗囗无大不相远。中间尽有合商量处,忧病中情思未能及,且请勿遽刊刻,俟二三年后,道益加进,乃徐议之,如何?
《易》者,吾心之阴阳动静也;动静不失其时,《易》在我矣。自强不息,所以致其功也。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今以道通之年计之,正在学《易》之时,恐未宜汲汲于是也。道通在诸友中最为温雅近实,乃亦驰骛于此等不急之事,疑未之思欤?
盛价去,昏愦草草,莫既所怀,千万心亮!
守仁拜手
道通郡博道契文侍
得书,知养病之图,阖门母子兄弟之真诚,有足乐也。所论为学工夫,大略皆是,亦是道通平日用工得力处。但于良知二字,见得尚未透彻。今且只如所论工夫著实做去,时时于良知上理会,久之自当豁然有见,又与今日所论不同矣。
承令兄远寄药,人危处草冗中,不亟别作书,并致此意。
阳明山人守仁拜手
道通郡博道契文侍
所示《祭田记》,意思甚好,只是太著意,要说许多道理,便觉有补缀支蔓处。此是近来吾党作文之弊,亦不可不察也。
欲慰吾生者,即日亦已告归。渠以尊堂寿图,索区区写数语,甚坚。因腹疾大作,遂疏其意,幸亮之!
记稿改除数字,奉还。新录一册,寄览。
六月朔日
所谓良知,即孟子所谓:“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人孰无有?但不能致此知耳。能致此知,即所谓充其是非之心,而知不可胜用矣。来书既云“良心发见”,而复云“不能辨理欲于疑似之间”,则所谓“良心发见”者果何物耶?
“知行合一”之说,专为近世学者分知行为两事,必欲先用知之之功而后行,遂致终身不行,故不得已而为此补偏救弊之言。学者不能著体履,而又牵制缠绕于言语之间,愈失而愈远矣。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足下但以此语细思之,当自见,无徒为此纷纷也。
所寄《答明公语》,颇亦无失。若见未莹澈,而辄有论议,反以晦道,不若此说之浑成,不失为真实语也。
令弟归,草草不另。意惟勉学不怠,以慰所期。无次。
守仁拜手
道通秋元道契文侍
今时同志中,往往多以仰事俯育为进道之累,此亦只是进道之志不专一,不勇猛耳。若是进道之志果能勇猛专一,则仰事俯育之事莫非进道之资。颜子当时在陋巷,不改其乐,亦正是箪食瓢饮之时。当时颜、路尚在,安得无仰事俯育?固有人不堪其忧者矣!近闻道通处事殊落莫,然爱莫为助,聊以此言相警发耳。病笔不足。
守仁拜手
道通长史道契文侍
注:
周冲,字道通,江苏省宜兴县人,曾从学于王阳明,后从学于湛若水,湛若水著作的主要校刊人之一。
盛价:对别人仆役的尊称。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及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用在书信结尾是一种尊敬和礼貌。
郡博:古代州县里的儒学教授。
长史:官名,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为别驾。
道契:指一同修道的至交。
仰事俯育:成语,意指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