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中,艺术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数千年来,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方式下的人们无不拥有着各自不同形式的艺术。文化艺术活动反映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人们生活表象背后的精神轨迹,也是人类社会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神话和诗歌是最古老的两种文学形式,他们和散文都出现于先秦时期,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启迪作用,到了汉代,文学体裁呈现井喷态势,散文词赋诗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典范。神话特指由上古时代的先民集体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神话大致可以分为5种类型,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这些想象奇诡丰富多彩的神话多半已失传,保留下来的也多是一些零散的片段,因其不雅而被删减。《楚辞》保留的神话材料更多,也更接近其原始面貌,因而更具研究价值,但是要说最具神话学价值的还是《山海经》。神话那广博深厚的内涵,生动形象的表达,为后世文学如诗歌,小说,戏剧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第1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其中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涉及地域囊括了现今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北部一带等。诗经中收录的诗歌共305篇,诗经中的作品具体可分为三部分,风雅颂,风就是土风,风谣的意思包括15个地区的民歌,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经核心内容。雅就是贵族宴饮或者诸侯朝会时的乐歌。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就是宗庙祭祀乐歌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德的,也有一些奉承时任君主的诗篇,颂共计40篇,其中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要说诗经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还要数它对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的广泛应用。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比就是比喻的意思,兴就是借助别的事物为自己将要描述的内容做铺垫。另外诗经的四言句式也对后世影响极大。晋朝四言诗,骈文的四六句都受其影响。
散文是最自由的一种文学体裁,不讲究音韵,也不讲究排比可以说,不存在任何束缚,中国的散文出现的很早,最早诞生的叙事散文商朝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尚书问世,这是一部古老的史书,也是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后来春秋经孔子修订后问世,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14年前481年间的历史。先秦叙事散文的真正成熟始于左传。叙事时,左传,不光采用了最常见的正叙手法,还穿插了倒叙预叙,插叙等手法。叙事后还加入了一些议论的语句,对事件与人物做出了评判。《国语》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战国策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其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人物语言犀利深刻,并引用了大量寓言逸闻,颇有说服力,行文中很多对偶排比,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气势磅礴,文采斐然,先秦叙事散文的语言运用由此登上了一个新高度。
《史记》是一部历史散文集,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统治时期共计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卷,分为十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5部分,本纪记载的是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了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代诸侯贵族的传记,列传是历朝各阶层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的传记,也有少数几篇记录少数民族的历史,如匈奴列传。史记是中国第1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纲,时间为纬,这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史书编撰体例。成了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
《汉书》由班彪写了65篇列传,之后大部分由班固完成,班固离开人世后,他的妹妹班昭帮他完成了最后一小部分。因此班昭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历史学家。汉书是中国首部纪传体断代史。如果说史记开创了正史的先河,那么汉书可谓是确立了正史的标准。汉书更严谨。
赋是一种有韵的散文,特点是在叙事时用散文,在形容时,用韵文,有说有唱好似唱戏一般。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之一,和诗歌散文共同构成了灿烂的汉代文学。荀子可能是最早创作赋体作品的人。汉赋有三大类型,骚体赋大赋和小赋。骚体赋深受屈原的楚辞影响,保留了在文章中加入兮的传统。汉赋大赋以叙事见长,因篇幅宏大,气势磅礴,被称为大赋,小赋,篇幅短小,语言比较质朴,侧重于抒情言志,针砭时事,在所有汉赋作家中,司马相如是最耀眼的一个,人称赋圣。
汉乐府其实就是汉代朝廷掌管音乐的机关,同时指由乐府收集保存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在汉乐府出现之前,中国的诗歌都是像诗经一样的四言诗,而汉乐府中有很多都是五言诗,这对后世的诗歌样式影响很大,自此以后中国的诗歌开始向五言诗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