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高三一年,过得很累,似乎我每天都在熬夜,节假日也不例外。熬到一两点早已习惯。以前总是固执地认为,我睡得比别人晚,自然付出的比别人多。但是不如意的高考结果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让我身心俱疲的刷夜经历。
习惯于晚上回家刷题,刷老师在学校不曾讲过的语法、例题,一个劲地偷偷用功,自以为懂的比别人多,却忽略了牺牲的睡眠时间,毫不在意效率不佳的白天。自己越学越累,越活越没斗志。当抱怨、颓唐成了生活的常态,还能期待什么happy ending?
常说资质不如别人就该多努力。的确,努力是该努力,但也得走对路子,而熬夜并非努力的唯一表现形式。
现在想来,其实高三的我耽溺于熬夜的原因是我不懂抓紧白天的分分秒秒,习惯了拖沓。明明白天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偏偏要拖到深夜来赶工;明明白天课间就可以记住的单词,偏偏要拖到深夜来背;明明白天就可以刷完的题,也偏偏要熬夜完成,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勤奋刻苦。
老实说,我最佩服的便是那种很早就能上床睡觉,甚至是回家都不开书包拉链的学霸。付出的努力看似没你多,但收获的成果却远超过你。
高三时的前桌--小惠便是这样,这个女孩几乎每天都会和我强调一遍,自己昨天睡得很早,或者吹嘘回家不用开书包拉链。当然事实也是如此,她的书包很轻,因为作业在学校都差不多都做完了,完全没必要带回去。虽然有些厌恶她的自以为是,却仍然崇拜她。每天她都学得很轻松,很快乐。而每次考试她也都发挥得不错,几乎都稳定在班级前三名。而我,一个天天熬夜的苦逼每次都排在她后面。
以前我常常觉得不公平,凭什么我付出的比她多,却仍然比不过他!现在终于明白了--
你投入的时间精力并不与你的效率成正比。
举个简单的例子,倘若我刷了十道题,才终于掌握一种题型,而小惠做完一道题,又花了做一道题的时间去思考,最终也掌握了这种题型。前者后者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效率却天差地别。填鸭式的填充知识、求量不求质的刷题,或许会让我看起来是个勤勤恳恳的好学生,但究其本质,是懒于思考,懒于寻找捷径。习惯熬夜,其实也就是习惯了低效率的学习。
低效率的学习还体现在不懂抓紧时间上。
就拿学生党举例,只会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超负荷,却不会思考自己有哪些时间可以压缩出来。
等公交车时,难道就只能望眼欲穿地盼着公交车早些到来吗?完全可以在这间隙记下十几个单词,上下学的路上完全记背几句课外名句,构思下作文的行文思路,规划今日的学习安排,或者听会儿类似蒋勋说红楼的评书。学生党一天的课间十分钟累加起来至少有80分钟,排除老师拖课等等因素,你至少可以利用到30分钟,而这完全可以给你增加半小时睡眠。
上班族亦是如此,上下班的路途中完全可以用来构思文案的设计,规划好一天的工作安排。
所以,仍把熬夜当做人生常态的你,是否是早已习惯用熬夜来掩盖白日的不努力?
切勿在该努力时懈怠,耽溺于疲劳战术,懒于寻找提高效率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