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滴水,逻辑学家就能推断出大西洋或尼尔加拉河的存在,而无须亲眼见到或听说过这些。
——洞察力本质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也会遇见这样的人:他们从一个细节就能推断出某些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立刻给出解决方案一二三。而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早在一开始就满脸疑问,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更不用提什么解决解决方案了。他们,仿佛一出生就自带“洞察万物,感知一切”的属性,令人膜拜万分。
那么是不是我们来到世界的方式不对,天生就与“洞察力”绝缘呢?而那些洞察力不凡的他们,是不是也是从一开始就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呢?
其实不是的。洞察力是一项可以追求的修炼,也是一种激发人类好奇心与创造力的“魔力”。而这种魔力就隐藏在我们的大脑里,并持续地迸发。那么,如何让隐藏在我们大脑中的这种魔力持续不断地迸发呢?
第一个步骤是了解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洞察力。但只了解洞察力怎么被激发之后,还不能帮我们获取洞察力,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入到第二个步骤,开始了解阻碍的洞察力产生的原因,并积极克服阻碍洞察力产生的因素。最后才进入第三步,即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洞察力。三个步骤,我们一个一个来哈~
第一个步骤是了解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洞察力,明白洞察力产生的逻辑。洞察力不是凭空而生,而是产生在特定的时空里。克莱因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产生洞察力的三条道路——相互联系道路、自相矛盾矛盾道路以及急中生智道路。相互联系道路是指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突然发现了有意义之处,然后增加了一个锚点,最终使我们的理解、行动、观察、感觉和期望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自相矛盾则是找到问题前后不一的地方,然后利用薄弱的锚点重构剧本,然后使产生变化;而急中生智则是直接抛弃薄弱的锚点。三条道路有时我们利用其中一种路径便可使洞察力来到我们身边,而有时则需要依赖两种或者多种路径才能使其出现。
然后是第二个步骤,开始了解阻碍的洞察力产生的原因。据研究表明,观念错误、经验缺乏、态度消极以及死板的推理方式四种因素,是导致洞察力不经常光顾我们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获得洞察力的青睐,我们有必要积极努力克服以上四种因素。但以上只是其一,有时外部因素也会阻碍洞察力的产生,例如精心设计的信息技术系统以及组织机构也会阻碍洞察力的迸发。了解阻碍洞察力产生的因素之后,我们就要努力避开阻碍产生洞察力的因素,为洞察力打开大门,随时准备欢迎它的到来。
最后第三步,回到如何提升自己洞察力身上,我们如何培养我们自身的洞察力呢?从洞察力产生的不同道路来看,我们可以把三个策略拆分来看。首先是自相矛盾道路,在不可忽视的矛盾与“摆动犯规”警告之间,我们可以利用困惑、矛盾以及冲突作为跳板,激发自己的洞察力。遇到反常情况我们或许会有挫败感,但这种反常情况也为新的发现创造了可能性,所以我们不需要惊慌失措,可以以好奇心取而代之,对“摆动犯规”加以利用;然后是相互联系道路——创意源自不同想法的融会贯通,依赖于各种想法的融会贯通,我们可进行意想不到的相互联系,而这种想法的融汇和冲击越剧烈,我们就越有可能有新发现,洞察力也离我们越近。最后是急中生智这条道路,集中生智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什么时候需要急中生智呢?一般是我们已经被逼入绝境,需要找到办法来打破我们的思维局限,找到出路。而最可能有效的是一种叫做“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让它帮助我们做出好的判断和决策。
在进行三个步骤之前,或许我们也可以自己坐下来,认真观察我们身边那些洞察力非凡的人,看看他们是如何生活与工作的,这样,我们或许也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一些启发。
三个步骤都围绕一个核心,即如何激发/培养我们自身的洞察力。第一步是溯源,了解洞察力是如何产生的,第二步是突围,即扫除阻碍洞察力产生的障碍,第三步是解决方案,即更好地激发我们自身的洞察力。好了,以上就是激发自身洞察力的三个步骤,赶紧回去试一试吧。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