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大家看课本。这个就是利润表的结构,当初我在《会计基础》课上时,就被震撼了。这个公式涉及到很多科目。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讲完。
现在是讲到第17讲,才讲完第一段。在校老师讲课都是粗讲浅讲,我是深讲细讲。有很多话都不是课本上有的话,是我在其他地方看的就拿来讲。阅读确实如此,当你看书看得多了,就会在脑中有对话了。你可以用这本书去解释那本书。彼此都是相通的。
大量的阅读、跨界的阅读才会让我们成长起来,如果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一辈子都是书呆子没有用。我最讨厌的老师就是念书的,混饭吃。
我的一个老师老朱,他就能够讲得和我们生活上的人事物联系起来;相反的最垃圾的老师念书念到下课,认为自己就是编书人。或许是因为垃圾老师太多,才导致学习成绩差。
所以我上课,如果发现这个老师讲的口齿不清,就不听他的课,让他尴尬。
营业利润,涉及到的第一个就是“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不是会计科目,营业利润也不是会计科目,它只是个结果而已。
课本上讲,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这句话要拆解,拆解了之后,就知道了。先说说什么是企业、什么是公司,这个在讲经济法基础的时候,会讲到。
企业在概念范畴上是包含公司的。企业是组织众多个人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而公司是企业的组织形式,是解决筹集大量资金碰到许多问题时候的一种标准方法,但是也可以采取其他的组织形式。
这个地方可以用流程式分解法,根据执行流程图,拆解每一环节。看看利润表,从上到下,就像一个流程图,每一项都可以拆解,可以讲很多。用这个方式,考虑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全面而且有逻辑。
比如,营业收入分为主营和其他,课本上的话是包括。主营也可以分的,这个是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来分,在第四章就讲了。只是讲的不明显,课本上的三节,是按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来分的。
学习必须要多思维模式的打通,比如很多事情如果没有经过了解,只是去一味去读,读一千次也不知道。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模型化。我讲课也有模型在里边,好的模型模式可以产生动力,你可以用高耗能(使用意志力)或者低• 耗能两种方式驱动自己,让模式发挥作用都是低耗能的,符合“能耗最小原则”;
• 模式可以产生动力,如果你觉得没有动力做事情了,通常都是模式这里出问题了;
• 模式是你的内部需求,因为它会低耗能运转,它就会驱动你去产生行动;
• 需求是价值判断的结果,越清晰模式越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
• 模式会影响价值判断,通过价值取向可以找到你的模式
我认为我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所以我可以通过方方面面来讲解这个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