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83)
问:自律、自制、自修是对人自己的要求,难道都错了?
答:这是生存法则下人的权宜之策,也是导致更大问题的前因。生存的忧虑导致人自寻出路,以逃避死亡与现实的压迫,这就是以生命自利为逻辑的一种个人行为。以个人生命的自利为前提组成的社会和做出的行为,都携带着各自的目的,而各自的目的必然引发各种矛盾冲突,引发人间的灾难。以个人生命存在为中心组成的社会必有分别、必有善恶、必有真假、必有美丑……而这些区别只会加剧生存冲突,绝不会带来所谓正义战胜邪恶的人间神话,只会产生你死我活的人间悲剧。
问:个人自利行为是一种愚昧之举?
答:人类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只要有个体生命的观念存在,个体自利就是必然的行为,以个体自利为前提的人类再怎么变化、再怎么发展,也无法解决生命本身携带的伦理矛盾,人间伦理冲突是人类凭借智慧与文明进步永远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问:难道人可以不自利吗?
答:在生命伦理下不行,人必须自利才能自保,人必须自利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权,这是生存竞争法则决定的,这是人类用生存方式为自己挽下的一个打不开的死结。也就是说,人类再往这个方向走,无需别的原因,生命伦理就会让人走向毁灭。
问:生命伦理埋下了这么大的危险?
答:这的确是人类当初没有预料到的,生命原理生成竞争逻辑,竞争逻辑形成生命伦理,生命伦理中生命的排他性、竞争性、自利性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实际关系,这种关系随着人的智慧及能力而放大,最后必将到达极端化,萨特已经预言了这种关系的结局:他人即地犾。他人的存在将让人走向灭绝,而绝非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等外部因素。
问:你的意思是,生命原理及其伦理很不科学?
答:其实就是非理性的,是人无意中给自己埋下的毒,这毒会逐渐发作,最终致死全人类。而且,无论你怎么用道德、教化、修养、惩戒来约束人性都无济于事,因为这毒是先天性的,是生命本身携带的,后天无法去除,只能抑制,抑制的结果将是崩溃性的爆发,人类将毁于此毒。
问:你是不是说得太严重了,我们该怎么办?
答:不是危言耸听,其实人类吃的苦,多半由此而生;人间乱象,由此而起。所以,人们不但要放下生命的执着,更重要的是要放下生命的理念,重建存在理念,重建存在秩序。
问:怎么重建?人们不是不想重建,是不知道该如何重建吧?
答:重建不是服药式或手术式治疗,也不是推倒重来。重建是从知道开始,从认知的变化开始,从观念的转变开始,从行为的调整开始,从心理的转换开始,从精神意识的更新开始。
问:你说的这些都是指个人吧?
答:感知论的主旨就是改变个人,从影响个人的三观开始,从改变个人的内在心理结构开始,从改变个人的行为方式开始,从改变个人的精神形态开始。一个人一个人的改变、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改变、一群人影响另一群人的改变、一批人影响另一批人的改变、一个个团体一个个组织、一个个地区一个个国家的改变,最后改变全人类。
问:一个人能改变吗?让人改变的动力是什么?
答:改变人的动力来自于人的愿望,几乎每个人都有改变世界、改变人类和改变自己的愿望,因为每个人面对的一切都不让人满意,因为每个人对生活对自己都感到很不满足,这个"不满意和不满足"就是强大的动力,其实人人都在盼望和等待着改变的机缘,一旦能改变,人为什么不改变?
问:人改变的是自己,不是外界吧?
答:每个人都是存在的一个完全单位,这种个人性其实是难以承受之重,从每个人领受自己的生命开始,便只能孤独地存在,生命成为自己无法突破的壁垒。在自己生命的范围内,他人无法进入,自己也无法走出。生命利益绑架了人,人的一生都是生命的奴隶。最致命的是个人性导致的心理困境,每个人遭遇的他人都有另外的生命利益,都是另外的壁垒森严的心理空间,所以,一个人只能永远生活在孤独的自我心理空间中,时刻承受着死亡恐惧的折磨。人并不想拥有这样的心理环境和生命利益格局,但却永无脱离与获得解放的可能。人只能在个人封闭的心理与利益范围内活动,这种生存体制是对个人最沉重的压迫,人的痛苦产生于个人性的囚禁中。一旦感知主义打破了这种个人性的囚笼,人得到完全的释放,人可以不像现在这样孤独地生活,人们还不向往吗?
问:是要取消个人性吗?
答:是改变个人的生命状态,生命壁垒崩溃,人已经不在生命原理及状态下生存,个人性完全失去意义,人呈外向性和开放性,因为人已经无须再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和整体存在的利益才是自己的利益所在,人就不会再活在自我的桎梏中,人这才是自由的人。一旦人没有了个人性的束缚,人活在外在的空间中,人活在他人的精神和情感里,这才是轻松的和幸福的。(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