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两遍《与王纯甫书》,翻看了下大致译文。不知道意思的地方,仍然不知道,如“素,行”两个字。
这篇印象最深的是金在冶,阳明先生先生看到外在别人希望的是,精益求精。而对正在被冶的金来说,过程是痛苦的。
动心忍性,我不知道阳明先生本意是什么,我只从字面来理解的话,人是容易对很多东西动心的。但能忍住这个动心,继续走自己的路,就可以了。
我觉得金在冶就是动心忍性的过程。动心是本能,忍性是修炼,是冶。
拿我所认为的男人眼里的好:权利和美色为例。也许真处于权利中的人,想要不继续往上爬,估计一般不能。这个我理解很浅,因为我基本没有什么权利欲,还不知道权利的滋味儿。
至于美色,男人我只能是推测,根据书籍、视频、文章里讲到的去感觉。有句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我想意思是看见美人,男人哪能不动心。
对我自己来说,当年选对象的时候,一定对外表有所求。因为曾经有个大学同学喜欢我,但我觉得人家不好看,没有同意。当然这不是说我很好看,我长相中下。只是想说,即便长相普通如我,我也有对颜值的期待,更不要说男人了。
嗯,莫名想起我娃的话,大意是我这是自我看低,对女性的贬低。意思只有男人想要好看的女人,女人不想要好看的男人。
你看写着写着,功课就会自行显露。关于贬低自我而不自知的感觉,我可能真的好好觉察。这也是我要冶的地方。即:学着不去贬低自己。也许对很多人来说,不存在这个功课,毕竟他们可能自信满满。对我来说,自信常无,自贬常在而不自知。
可能对阳明先生来说,自信傲视他人常在,而内醒是他的功课。当然他很能自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圣人。
对于如我这样的人,需要做的是,慢慢濡养自己的心。就像水泥地里长出的小草,不管所处何地,记得生长。
又不得不说到志,这个东西似乎我求学时候有,那就是考上大学。之后就消失了,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所以也就蹉跎了这么多年。只是依旧不知道要干嘛,不知道自己的志是个啥。
也许这些年认识自己,让我对人的感觉,尤其是所谓负面感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知道如何与之相处吧。我想分享的就是这个吧,因为我不忍看那些孩子们受我所受的苦。
当然了,先把这份慈悲带给我自己,继而带给我身边的人。
这个慈悲是什么呢?就是做呼吸练习。看见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感觉在一起,允许自己有这样那样的感觉。这便是对自己的慈悲。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父母无意识打压否定中长大的,心里积压了很多感觉。但不自知,重要的是不自知。因为不自知,所以无意识带给孩子、配偶以及其他人。
我们需要觉察,看见自己的感觉,先允许自己,这会带给我们静。稍稍静下来一些的我们,会带着过滤后的感觉去和外在的人和事相处。这就是那些所谓负面情绪带个我们的礼物,而我们又把这份礼物带给世界。
我见过很多人,遇事只知道向外求。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始终不能如愿,自己还气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