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端午节后的第六天,天麻麻亮,大薛村的几个决心抗日的青年,在薛世光和薛世忠的带领下,悄悄地离开村庄。
离村不远是淮南铁路,大薛村的出村之路必须跨过这道铁路线。日本鬼子为了“强化治安”,在交叉路口修了一个炮楼,拦截过往行人。
白天,有鬼子兵在道口查验良民证。良民证一户只有一个,薛世光他们出去就不会回来,带走良民证家人会有麻烦。
晚上禁止通行,炮楼上架着机枪,一盏探照灯扫来扫去,看到人就开枪。村里有个哑巴,一次在外面捞鱼虾回来晚了,经过道口时被探照灯罩住,哑巴吓得撒腿就跑,结果,后背被鬼子机枪打成蜂窝。
百密一疏,每天天快亮的那段时间,值守的鬼子大概是犯睏了,探照灯虽然还亮着,但不再来回扫瞄,就停在一个地方。这时候过道口,只要避开那道光柱,就能够顺利越过铁路。
薛世光5人赶到道口时,探照灯的光柱恰好停留在土路和铁路的交叉点上,直接穿过去已不可能。土路边是块刚收割的油菜田,薛世光领着大家下到田里,从炮楼的另一侧悄悄绕过,爬上了铁路路基。
过铁路时,二头匠的脚被铁轨绊了一下,一头栽倒在路边石子上。他身子重,倒下去的地方石子被砸得哗啦一声响。
惊悚之下,大家不约而同地一起卧倒。
好在有惊无险,鬼子大概都进入梦乡,哗啦声竟没把鬼子吵醒,探照灯仍然定在那个交叉点,一动不动。薛世光第一个爬起来,又挨个地在各人身上拍拍,示意大家起来快走。
穿过淮南铁路鬼子的封锁线后,一行人直奔元山,终于在太阳出山时见到了方先生。此时,游击队为了防止鬼子报复,队伍已撤到巢北小黄山,只留下方先生一人在这里接应他们。
小黄山东西长数十里,山峦重叠,是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游击队进山后,在刘庵一带驻扎、扩军,队伍很快扩充到80多人,其中包括从南京方向溃退下来的20几个川军。
随后,游击队进行了整编,成立巢县黄山抗日游击大队,冯文华任大队长,张恺帆任政委。游击大队下辖两个分队,一分队以川军为主,分队长昌敦贵,指导员靳华堂;二分队以原游击队成员为骨干组成,分队长王子龙,指导员方纯一,就是方先生。薛世光等薛家子弟,都编在二分队。
6月下旬,巢县黄山抗日游击大队内部发生叛乱,一分队负责人昌敦贵、靳华堂,在几个川军老兵油子的唆使下,率部夜袭大队部和二分队驻地刘庵,杀害了二分队队长王子龙、指导员方纯一。大队长冯文华是冯玉祥将军的族侄,他们不敢造次。大队政委张恺帆也在冯文华的极力保护下幸免于难,但是游击大队的领导权被叛军夺取。
冯文华和张恺帆离开游击大队后,积极寻找抗日队伍,最终在和县善后集,找到了在此活动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要求他们派武装平定叛乱。
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由东北流亡的200多名青年学生组成,东三省沦陷后,原东北军中的一些下级军官和士兵,也参与其中,领导人刘冲,是中共党员。
这支队伍到达皖中地区后,受新四军第四支队节制,在接受了四支队提供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番号后,刘冲任挺进队大队长,率部在本地区独立行动。
刘冲大队长在听取了冯文华、张恺帆二人的报告后,立即派员侦察,最终在邻近巢县的肥东县境内,一举消灭了巢县黄山游击大队中的叛乱分子,收回了这支80余人的抗日队伍,并将他们编入了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