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5 星期五 天气阴
-1-
前几天考完最后一科,全身像瘪气的气球,失去了平衡,毫无动力。就连坐在宿舍里看着桌前的电脑,整个人都恍然有种空虚感。
每个学期末都是最忙碌的,忙着忙着就习惯了每日三点一线的充实。一考完试,不用在待在图书馆里复习,不用每日早起去占位,反倒没有那么充实。
大三上的结束,恍然觉得自己就面临着考研或者直接就业的双重选择。
一个字,迷。
-2-
和考完研的好朋友在学校操场聊天,对方和我说,考完研的这段时间里,几乎都在宿舍里无聊打机消磨时间。考研那段时间太苦了,没日没夜的复习,还要不断给自己调整心情,调整情绪,而这段期间里,很多人在中途都选择了放弃。
在一个大四师兄的朋友圈里曾看到这样的话:收拾书本的时候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考试顺利,加油”。写这张纸条的是图书馆里坐在他旁边备考公务员的同学。而那天对方收拾东西撤走了,期间俩人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留下的这张小纸条,也许是看到那个像极自己为目标而努力的影子,一张纸条,一句鼓励,足已。
别人在玩时,在发票圈时。
考研人得学习。
别人在商量哪部剧好看,哪个明星又出席哪个活动时。
考研人得学习。
我问朋友为什么要选择考研?
他开玩笑地说,为了让自己没那么差劲。
回想起之前科目老师在课堂里讲过的话,千万不要为了逃避出去工作而选择考研,因为这样的考研根本毫无意义。
我也掂量自己对这方面的热情有多少,就像之前别人问我,我为什么会写文?
因为兴趣,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实际的意义?
我现在还不理解到底选择考研或者弃考是需要怎样的定力才敢选择。
我只知道,大三下学期开始,两条路,我必须选择一条。
常和身边的朋友聊起关于这方面的事情,甚至有朋友说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或者,那就是吧。
20岁的年纪,也是时候为自己的以后谋划,但我总会一拖二想三犹豫。
20岁的我,其实慌得一批。
-3-
大四在去年九月份就开始找实习,我一个朋友从九月份拖到十二月才开始正式实习。
当别人都在安稳实习时,他还得上网找公司。好不容易选择了间心仪的公司,但面试却虚得一批。后来为了再搏一下,熬了几个晚上才把策划递给老板。
十月份时,我问他怎么还不找工作,他说还不急,再等会。
之后就因为各种事情拖到了年尾才找到实习单位。
而现在,他不和我说大三多玩玩了,而是不能太佛系。
佛系的心态用对了地方,才会让人清醒自在,用错了地方,那只会一昧成了自己矫情不上进的借口。
我是个会想得多,做准备的人,总想着先把关键的事情做好,就不会影响到后边的计划。朋友总说,你干嘛那么着急做啥,玩会再弄不也行吗?
这好像只图心安,可能更多的是愚蠢的努力。
-4-
偶尔会和舍友谈起以后的实习,在校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经历,就连起眼点的在校经历也没多少。
我说,像我们这种啥都没有的毕业生出去会不会直接被人狠筛掉了,连踏进门槛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一想想,还真的挺失败的。
填满的简历表似乎是那会让自己满载底气的能力表现,相比于空白的经历,谁不会更看好富有经历的应届毕业生。
不上不下的年纪,处于转折期的大三,面临着又是一道选择题。要是问我这两年半里学到了些什么,其实我也懵得一圈。
我也不知我上了这几年大学,到底学懂了多少。只是为了每学期期末考而埋头复习还是真正能从专业课里学懂点知识?
大三的这个阶段,我会蒙圈:接下来,我到底该干些什么?
忽然一瞬间长大,就像被时间的手擦模糊的画,我们要各自去哪,要做些什么,好像这问题倒是挺傻的。
未来本就是个迷局,谁会知道每个人的未来式会是怎样的,会欢喜还是会难过,会前途无限还是前途迷茫。
现在的我,就像浩瀚无垠的大海里飘着的一寡叶舟,随处浪荡,无从所终。
不知将来能做些什么,未来又会面临哪些抉择。
-5-
在网上看到一些总结人之所以焦虑的原因。
能力不足,梦想又多,无非是贪心。
愿意付出,又不肯拼,无非是妄念。
反复纠结,过于矫情,无非是软弱。
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可能就是我和大多数人的通病。
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满载底气去做出选择。
只是在此之前,容易陷入迷茫期却又是一个令人矛盾的大问题。
我们总是喜欢拿着“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气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每逢遇到些较真的事时,我总告诉自己或别人,就顺气自然吧。
其实,顺气自然就和佛系心境一样,多则不好,少则易乱。
我们要做的不是用顺其自然光着脚丫踩在不平稳的地面上,而是亲自捡起洒满地沙的平地上那一块块磨脚的石粒,把它们狠狠甩走到自己踩不到的远地。
很喜欢李宗盛在《致匠心》里的一段独白:“人生很多事情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期盼,我们都会是个对得起光阴岁月的好孩子。
但在此之前,请再努力一次。
我是温言,写温情的文字,交走心的朋友。